國際親子台:有無聽到我講嘢啊?

文章日期:2020年10月27日

【明報專訊】「有無聽到我講嘢啊?」這句似曾相識的說話,也許在你在我怒火中燒時也講過。但想深一層,其實這句說話本身毫無意義,真正有意義的,是如何讓孩子聽到/聽懂我們的說話。

首先,我們在埋怨孩子「講極都唔聽」前,可以先簡單地檢視一下,孩子是否在以下狀態:肚餓、極累或強烈需要關注?若連基本生理層面也得不到照顧,小朋友哪有力氣作出積極的回應?這種情况大多發生在年紀較小的孩子身上,那只要照顧好他們的生理層面,問題便已經解決。

若然孩子「唔聽話」並非出於生理層面,那家長便要先反思,我們平日怎樣跟孩子說話。以下是一些建議:

首先,與孩子在同一視覺看事物。第一步,是家長蹲下來,跟孩子在同一視線,等待時機,或是一下眼神接觸、玩具時間的中場休息,然後才開口說。這個舉動帶有放下身段的含意,亦用身教示範我們願意等待孩子。

提供方案代替禁令 讓孩子有章可循

最重要是,我們不要開口閉口也是「不准這、不准那」︰「不要打擾我」、「不要進入廚房」、「不要畫花書本」。將心比心,你收到這信息,會如何回應?可能會先停一下,但當百無聊賴時,便會忍不住再做一次,因為孩子根本不知道該做什麼,便唯有自己發掘並找出認為有趣的東西來做。真正能幫助孩子的,不是只告訴他什麼不要做,反之是告訴他可以做什麼,以及有什麼方案可供選擇。

不要只說「我很忙,不要打擾我」,而是告訴孩子,「媽媽把衣服放進洗衣機後,就可以跟你玩,現在你先自己玩5分鐘」;不要只說「不要進入廚房」,告訴他,「客廳內的玩具,你都可以玩,你可以在這廳內玩」;不要只說「不要畫花書本」,告訴他「這裏有紙張,給你畫畫用」。有替代方案,給予清晰指示,孩子便有章可循,家長便不愁孩子聽不見了。

不要假諮詢 做「無聽人講」父母

最後家長也請留意,若有些事,我們打從一開始已不打算讓孩子作決定,那就不要用問題來試探,而是要用肯定的語調給孩子一個答案。舉例說,已到晚上10時,我們真的不打算讓孩子再玩,那就請他換睡衣睡覺,而不是問:「穿上睡衣睡啦,好唔好?」早上要趕上校巴,告訴孩子現在要穿上鞋子出發,而不是問:「快穿好鞋子,好嗎?」孩子以為自己可以選,但結果卻是當他選了後(當然選的不是我們想要的答案),我們便憤怒了。孩子的選擇變成沒被聽見,在這種情况下,是誰示範了「無聽到我講嘢」?

清楚給予指引,讓孩子知道有什麼替代的選擇,孩子自然懂得回應。大家也不妨轉個方法,嘗試一下。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7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