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背山傲海:讓孩子走一條自己的路

文章日期:2020年12月22日

【明報專訊】上期開始講「陳校長8不家教觀」的第7觀︰孩子的成就是擁有幸福人生,不是成為社會成功人士。上期談過,為什麼成為社會成功人士不一定是人生成就,更不等於會幸福。接下來我們要講的是:父母要怎樣幫助孩子擁有幸福人生。

要孩子擁有幸福人生,家長只需記住三個「一」。第一個「一」是「走一條自己的路」。還記得我在講第5觀時,曾說到我們現在這個應試教育制度,在考評方式、課程內容、教育模式和收生制度這4方面都很不合時宜嗎?這個不合時宜的應試教育制度是一種單一目標的教育模式。學校雖然不同,但「以應試為目的,以分數為目標」的教育目標卻是一樣的;學生雖然不同,但上課「齋抄」,放學狂補,不時測驗,定期考試的操練學習模式卻是一樣的。

這種應試教育制度的單一,在於要求學生以同一種方式,同一種速度,同一個課程,考同一個試。這樣更加營造了一個讓家長深信不疑的錯覺,以為真實人生也是這樣。以為人生也只有一條路,每個人不但要在這同一條跑道上競跑,並且還必須用同一種方式,跑去同一個終點。以為在這條單一跑道上跑得最快的就是優秀,否則就是失敗者。由此便產生了「贏在起跑線」、「求學求分數」、「讀書必須讀名校」等扭曲的社會文化風氣和家庭教育潮流,致使無數孩子受害。

單一應試教育制度 扼殺才能特性

然而在現實人生中,每個孩子的才能特性卻不是單一,而是多元的。單一的應試教育制度,單一的應試教育目標,單一的應試教育模式,當然亦只能適合單一類型的學生,也只能出產單一類型的人才。以單一的教育模式去教育多元的少年人,只會出現一種結果:才能和特性都切合應試教育的單一類型學生,會如水得水,被視為優秀。而其他不同類型的學生卻讀得事倍功半,甚至事倍無功,更要被視為差劣。

但真實的人生並不是這樣的。真實的人生跑道並不止有一條,終點也不會是同一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跑道,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屬於自己,適合自己的人生跑道。基礎教育的價值和意義,就是幫助每一個學生找到屬於他自己的那一條跑道,而不是逼所有學生都去跑相同的唯一跑道。

制度和學校只視所有學生為一個管理和行政群體,只提供一條跑道逼每個學生去跑,因為這樣對他們而言,是最方便和最簡單的。他們只需關注那一小部分在這個制度模式下如魚得水的「優秀」學生,那些跑得慢的,跑不動的,那些被迫跟跑而跑出傷病甚至跑掉性命的,他們根本不會在意,因為在他們眼中,學生並不是一個個獨立、特殊的生命個體,而只是一堆堆升學率、入大學率、DSE奪星率的數字數據。

但家長不一樣。對家長而言,孩子就是一個個鮮活的心靈,就是一個個獨特的生命,是最珍貴的,是無可替代的。因此身為家長,為人父母,又怎能像制度和學校那樣,無視自己孩子的多元和獨特,逼他們去跑一條不適合、不屬於他們的人生跑道呢?下次再談。

文:陳葒(「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創辦人)

作者簡介﹕深信有教無類,毅然放下直資中學校長的高薪厚職,成立免費補習天地,助基層學童補習;近年亦大力推動「無牆教室」。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25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