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記得數個月前的一個早上,Konnie姑娘一走進治療室,第一個個案,就是一名愁眉深鎖的媽媽帶着4歲兒子家樂(化名)來求診。很多時候,其實小朋友的問題都不大,只是父母過分擔心,但聽完媽媽的說法後,Konnie姑娘也了解到家樂棘手的情况。
在家話很多 在外不說話
「家樂比較害羞,但平時在家裏說話很多。與姊姊相比,他的說話能力稍遜,不過我以為只是一般男孩子的語言發展比女孩子慢。而且家樂也會跟我們說故事、玩玩具,語言能力似乎不弱;一直到進了幼稚園後,即使去年已讀畢幼兒班,教師仍然跟我們說,家樂在學校裏一直都沉默,一句說話也沒有,懷疑他語言發展遲緩,着我們帶他做評估。」
「起初,我們也不以為意,畢竟家樂在家也會說話;去年真正面對面上學的日子不多,加上家樂比較怕生,這似乎也解釋過來。但因為教師的評語及建議,我們也盡量帶家樂到不同的地方,接觸不同的小朋友,希望解決這害羞的情况。可是,家樂沉默的情况似乎愈來愈嚴重,現在無論在playgroup、遊樂場,以及所有在家以外的地方,他都不會說話。情况好的時候,他會點頭或搖頭回答其他人的問題;但有時他連這些動作也沒有,情况真叫人擔心。我也不知道他待會做評估的時候會不會說話。」家樂媽媽深深嘆了一口氣。
聽完媽媽的陳述後,Konnie姑娘懷疑家樂有「選擇性緘默症」(selective mutism)。選擇性緘默症屬於焦慮症的一種,小朋友患者在社交的時候或在陌生的環境下表現得很緊張,不會說話,只有在比較放鬆的情况下才會說話,而且情况持續1個月以上。
家長參與治療 效果大增
由於選擇性緘默症不常見,所以患者往往會被誤以為害羞,甚至是自閉症譜系(autism spectrum)。也因為他們不擅社交,加上評估時不說話,容易被誤診為語言發展遲緩。根據家樂媽媽的說法,家樂的選擇性緘默已經持續了差不多大半年。由於在家和在外的語言能力有明顯的分別,也沒有因為適應了校園生活,或是認識了新朋友而好轉,所以我才有這個懷疑。
幸運的是,家樂在Konnie姑娘的治療室似乎不太緊張,竟然在熱身過後肯說話。語言評估後,家樂的語言發展和同齡相差不遠,接下來的,當然是如何令家樂在家以外的地方說話。
治療的一大方向是家長訓練,我和家樂媽媽合作,先在治療室內慢慢加入陌生的職員參與我們的遊戲,引導家樂說話,然後協助媽媽將訓練伸延到其他生活環境,讓家樂在媽媽的協助下嘗試和其他人溝通。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現在的家樂雖然還是比較害羞,但在陌生環境下已經不如從前般緊張,有時還可以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呢!所以除了及早診斷和治療外,爸媽積極的參與對選擇性緘默的治療成效有莫大的幫助。
文:Konnie姑娘(言語治療師、家庭輔導及家庭教育文學碩士)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