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為人母親的我們,可記起當初知道自己有身孕時,最大的祈願是什麼?相信都是腹中生命能健康快樂成長。
我草擬了20個主題,請有不同年齡層子女的父母,選出最關注的,結果「快樂」贏了溫習、成績、課外活動等主題,大抵父母每天勞心於孩子學業、練琴是一回事,心底所思所念的,仍是孩子是否真正快樂。
蘇菲快樂嗎?發信息給身處另一個時區的她,想不到她立即回覆。蘇菲近期快樂的事,是與一名同學吃着薯片爭拗邏輯問題,談了兩個多小時,還是沒有結論。請現在19歲的她回憶小學時期最深刻的一件快樂事,是小五時與一班同學邊吃飯邊討論金庸小說人物。這就是令她快樂的事。
作為母親,曾以為某些美食、某件玩具、某次高分、某場表演、某項成就,是她快樂的泉源,不錯,她當時真的很快樂,可是多年後深刻回憶的快樂卻是另一回事。
3種快樂 價值感意義感快樂最持久
正向心理學家沙利文教授(Prof. Martin Seligman)在《真實的快樂》(Authentic Happiness)一書中提出3種不同的快樂。第一種快樂是基於官能感覺刺激而產生的愉快感,如我以為的美食玩具;第二種快樂是透過全程投入某事情,經過努力並達至目標而得到滿足感,如我以為的高分、表演、成就;第三種快樂是價值感及意義感,這種快樂較愉快感及滿足感更持久。我想蘇菲至今仍回味着的快樂非來自物質,也非來自成就;也許,她在分享、討論、爭拗中梳理了自己的想法,那份價值意義足以令她深刻銘記。
我並非反對以官感刺激去獲取快樂,那是生活中的調劑,甚好但別指望會持久。第二種快樂應是我們父母努力想方設法苦心為孩子經營的滿足感,君不見我們每天都恨不得孩子全程投入做功課、溫習、練琴等,每天都告訴孩子努力便可考得好成績高級數,甚至把孩子感到有價值有意義的追看小說、畫畫、閒聊、發呆、想像的時間都節省下來,鼓勵鞭策他為目標奮鬥,期待達標後的快感。但是,人生實在有太多但是。蘇菲曾經努力操數,但是測驗仍是不及格不達標;曾經日日練琴,但是老師仍是不滿評她不達標;曾經溫習充足,但是考試時漏做一頁,成績跟目標距離更遠了。努力可以達標,但是不一定達標。人生太多先天後天可操控不能操控的但是,若孩子把快樂押在成就達標上,好比把快樂交給命運操控,孩子愈大,愈難尋找真正快樂的事情。
我亦非反對要求孩子努力去達成目標,那是責任;但孩子需要在所努力的事上找到價值意義,那價值意義重點在投入事情的過程而不在結果,那才是快樂的動力,這動力令人無論面對如何失控的結果,也不會影響投入事情的狀態。
蘇菲9歲生日時,我問她最好的人生是什麼?她回答:食得、瞓得、拉得、有書睇。
孩子有令他神馳的活動嗎?父母可以陪伴孩子發掘他感價值意義的事情嗎?願意讓孩子投放時間在這事情上嗎?希望孩子真正快樂嗎?我們仍有花時間在感價值意義的事上嗎?我們快樂嗎?
(交稿之前給家長朋友預讀,她好想了解更多有關價值感意義感的快樂,那麼下一篇就以此為題。交稿之日是蘇菲19歲生日,送上這篇文章,祝她生日快樂,也祝自己生產紀念日快樂!)
文:蘇菲媽
作者簡介:中學副校長,女兒蘇菲中學畢業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切體會培育子女的迷惘,有意栽花花未必發,也非無心插柳柳能成蔭。如今借位分享蘇菲成長路,希望同思貼地教育。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