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社交媒體,每天都充斥移民公司的廣告,移民潮已成為坊間熱門話題。若問父母,為什麼有移民打算,十居其九都會回答,是為了孩子將來着想。這是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但父母們是否真的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移民是否孩子的意願呢?
預留時間梳理孩子情緒
籌備移民,通常要過五關斬六將,家庭各成員的心理質素,是否已妥善照顧呢?爸爸或許要盤算移民後的工作,解決家庭的財政問題;媽媽則可能會為不明確的未來憂心,又或者捨不得還在香港的家人、朋友;那麼,小孩子呢?或許他們沒有把真正的想法表露出來,樣子看似很雀躍,但真相往往並非如此。
當我們以為移民是為孩子將來着想,但可能孩子是不情不願的,因為他們心裏確實有很多情緒,還沒有好好梳理。例如孩子很難面對跟朋友離別,他們還會擔心適應問題,學業是否跟得上,會否被歧視、被欺凌或被孤立等。
當孩子的問題還未被處理,卻已經處身外地,這些憂慮不會突然消失的,只會隨時間愈積愈深。因此,父母在計劃移民之初,便應該預留充足的時間去梳理孩子的情緒,防患未然。但要怎樣做呢?可以運用「6A品格教育」中的Acceptance(接納)、 Affection(關愛)和Availability(時間)。
細心聆聽需要 一起面對問題
我們先要接納孩子在心理或情緒上有各式各樣的思量,也不要忽視他們跟你表達的機會,或許孩子已經鼓起了最大的勇氣說出內心想法,所以我們更加要認真、細心地聆聽他們的需要。而那些不習慣主動表達想法的孩子,就更加需要父母多花時間跟他們解釋,也要給他們分享感受。父母要做到接納,就必須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他們的想法,縱使你覺得小朋友的憂慮不成立,但切記不要單單一句「這些不是問題,不用擔心」來作回應。
有了接納的基礎,方能表現出關愛。我們可陪伴孩子一起經歷跟朋友別離的場面,也可跟他們一起了解新的學習環境,甚至坦誠分享父母在外地重新建立生活所遭遇的困難,令他們明白,其實我們跟孩子是一起面對相同問題的。「一起」是很有力量的,孩子會為了這個「一起」,覺得自己並不孤單,有父母同行,就不是單獨面對了。
因此,若移民是你們的最後選擇,就不要光光把「為孩子着想」掛在口邊,而忽略小朋友背後的需要。說到底,絕大部分希望移民的都是父母,而非孩子本人。
文:Vinic爸爸
作者簡介﹕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