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教師需要面對很多挑戰,例如龐大的工作量和工作間的人際衝突,令他們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影響身心健康。筆者及研究團隊在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期間,訪問了444名在職中小學教師,對他們的福祉作更深入的了解。
兩成教師工作日日超負荷
在工作負荷方面,接近九成的受訪教師每月經歷至少一次超負荷工作,其中兩成教師更表明每天都經歷超負荷工作,情况頗為嚴重。另一方面,超過六成教師表示他們每月遇到1至2次或更多的工作限制,如設備或供應不佳、工作規則和程序限制、缺乏重要資訊等。
有見及此,學校應採取有助於減輕教師工作量和工作壓力的政策,例如在質量上增加用於支持教師的教學、行政職責和日常工作的人力資源,也應密切關注教師工作的限制,例如定期收集教師對學校的意見,完善工作規則及程序,並提高重要資訊的透明度,協助教師解決他們的擔憂和困難,以及確保學校各級的有效溝通。
調查結果亦顯示,所有受訪學校均有逾半受訪教師經歷過排擠和工作場所的網絡欺凌,例如在學校不被其他人理會,打招呼時得不到回應,在對話中被排斥在外,工作上的電子郵件、電話或信息曾被忽略等。
建立互助環境防欺凌
情况雖尚算輕微,但如果以上問題不獲改善甚至惡化,不但會影響教師對工作的滿意度,也對他們的福祉和健康狀况帶來長遠及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校方應多聆聽教師在工作和人際關係方面的困難,定期收集教師意見以監察學校的排擠情况,亦可舉辦工作坊供教師參與,透過團隊合作的活動增加教師們對彼此的了解,消除隔膜,以進一步促進教師之間互相關懷的文化及減低互相排擠的情况。
學校也可考慮明確指出所有與工作相關的電子郵件、電話或短訊,都應在一定時間內得到答覆,並且通過制定相關政策,表明學校不會容忍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
正向的工作環境,長遠而言對員工有極大的幫助,從而顯著提升績效。學校需鼓勵教師彼此讚賞和感謝,以增加教師的互相尊重。另外,學校可以通過培訓為教師建立出積極的思考模式和態度,營造更正面的工作環境,加強對同事的支持,並進一步通過學校管理層的參與,以建立同事之間融洽的人際關係。
研究團隊亦建議學校安排有關精神健康的研討會、員工培訓及教師分享會,並邀請臨牀心理學家、輔導員和心理學家到校,講解在面對精神壓力時的應對技巧。此外,學校亦可考慮推行伙伴指導和督導計劃,分享他們對工作和個人問題的感受,加強彼此支援。
文:何振業(教大心理學系助理教授及社群心理健康及福祉研究小組成員)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