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學做「同行不放手」的爸爸

文章日期:2021年04月20日

【明報專訊】復活節長假期後,筆者兩個孩子重投校園,現在他們似乎都很享受每天出門上學的日子,畢竟在學校內與同學一起學習和遊戲的氣氛是吸引的。是的,學習人際相處、解決衝突、溝通和表達,這些生活能力都要從群體生活中才可以學習得來。隨着他們漸漸長大,朋輩關係在他們心頭佔愈來愈重要的位置,朋輩亦慢慢成為他們人生中另一支援的力量。常言道︰「仔大仔世界,父母要慢慢學習放手。」學習如何與子女分離,又保持結連,是一個學問。

青春期子女仍受父母影響

香港樹仁大學公共政策學者李樹甘在去年底發布一項關於青少年的父母親職研究,發現父母在子女的青少年階段所發揮的影響力依然不小,打破了「青年人想擺脫父母影響」的迷思。他從35間中學裏,以問卷收集了2581個中四、五學生的數據。研究結果發現,這些受訪青少年對人生是否感到滿意,仍然深受家庭和父母的影響。因此,與其說父母要放手,不如說「青春期子女仍需要父母與他同行」。父母要繼續讓家庭成為他們的避風港,陪伴孩子面對在社交生活上所遇到的種種挑戰和困難。

3招連結孩子社交

筆者的子女開始進入青春期,朋友對他們很重要,但我並不打算「放手」,放手是意味着我對孩子的社交生活毫不關心,對他們的朋友圈子不甚了解;但我又無意過分干涉他們的社交生活,強迫孩子在朋友和父母之間二選一。我知道兩個極端都不可取。最適切的做法,是讓他們知道,爸爸媽媽非常重視他們的朋友,因此我有3件事常做的︰

(1)鼓勵子女邀請好朋友來家中一起溫習做功課、遊戲、食飯,我和太太會為他們預備食物、玩意及相處空間,讓他們在父母的關懷和支持下盡情享受友誼之樂。

(2)常向子女表達,爸爸媽媽很關心他們和好朋友的關係,聆聽他們與好朋友相處之道,有需要時則分享自己年少時的交友心得,讓他們感受到原來父母很享受聆聽他們的友情故事。

(3)製造機會去認識孩子好友及其家人,多一點機會讓家庭之間一起相處。例如我們家庭之間亦偶爾相約一起行山、打球,增進彼此的了解和認識。

不少學者研究爸爸在子女社交生活的獨特角色(註1),指出花心思去建立親子關係的爸爸,往往能提升青少年的自我形象。當少年子女對自己的感覺是被愛和被肯定,就愈能發展出良好的朋輩關係。而常陪伴子女的爸爸,會讓孩子獲得調節情緒的能力,這有助他們處理朋輩間的衝突。我作為爸爸,今天慶幸能說得出孩子幾個要好朋友的名字,亦努力學習在子女面前尊重和欣賞他們的朋友。我的心願是希望用「同行」的態度,陪伴他們經歷多姿多彩的青春期,讓他們放心去依靠朋輩,健康成長。 

(註1) 參考:招雋寧,維護家庭基金(2021),〈孩子到了青春期,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仍受爸爸影響〉。

文:溫南聲(維護家庭基金總幹事、好爸爸中心註冊社工)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2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