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職爸爸:體育不要自欺

文章日期:2021年07月06日

【明報專訊】奧運是女兒早年極期待的大賽。可是,近兩屆,我和女兒都提不起多大興趣。這次奧運臨近,想到所謂自信,所謂自欺,繼而意外地想起魯迅一篇名為〈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的文章。該文提出了三點:一、中國人失去了「自信力」這說法不對;二、中國人失去的是「他信力」;三、中國人現在發展着「自欺力」。魯迅提醒我們,所謂「自信」,有時只是「自欺」的幌子。

體育盛事,勝利,舉國歡騰;失敗,如喪考妣。一場勝利,難道就真的可以代表一國之崛起、一民族之復興嗎?用體育成績麻醉國民,何喜之有?尤其是當體育競技變成興奮劑競賽的時候。

禁藥背後 反思「勝利主義」

中國的長跑在1990年代轟動世界,教練馬俊仁率領的「馬家軍」所向披靡。中國作家趙瑜花了很長時間獨立調查,寫成了《馬家軍調查》,該書其中一章專講使用禁藥,當年被刪除,17年後重見天日。這本沒刪節的版本(《獨立調查啟示錄:馬家軍調查》,陝西人民出版社,2014)現在仍然可以在中國網上購買。無所不用其極取得舉世矚目的體育成績,非中國獨有,前蘇聯、東德、美國……劣迹斑斑。

當我們把體育競賽包裝成「公平競技」的時候,高科技藥物把整國人或者整個世界矇騙了。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從根本上反思,禁藥背後這種「成績至上」的「勝利主義」應否繼續存在?禁藥的受害者,往往正是服藥或被誘騙強迫服藥的運動員本身。身敗名裂的是他們,承受嚴重後遺症的也是他們。或者,也可以說,所有人都是這種「主義」之下的犧牲品。當一個國家要動用舉國之力,不惜一切要得到好成績時,科學、理性、公平、真相和道德早就不辭而別。

以殘害健康為代價 寧願無奧運

近年來,每次看到奧運,總會提醒自己,反問自己一個問題:這個奧運真的有那麼大的意義,大到一個程度,值得催毁一個參賽者的健康?當運動員因接受某種超常訓練而暴斃,我們真的能無動於中嗎?當一個人舉起超過自己身體重量幾倍的重量,因此而毁了後來人生的健康,我們真的覺得需要為他那麼一舉而鼓掌喝彩嗎?如果要以殘害某些人的健康作為舉辦奧運的代價,我寧願沒有奧運。

這也是我對名校沉迷體育成績感到痛心的理由。奧運會本來只規定業餘選手參加,我想,這是有一層我們現在已經忘卻了的深意。自信、聲譽和文明,不應建立於勢利的參數,而應該來自我們怎樣對待能力相對較弱的人。我寧願看到教師循循善誘,教導一個矮小瘦弱的孩子打籃球,而不想看見一間中學裏,有一名職業球隊的教練,正指斥一群來自各小學精英的籃球員,如何執行必勝的犯規戰術。訓練一個人積極、上進或者得到其他所有體育能帶來的好處,並不需要用戕害一個個體的身心來作為代價。

文:張帝莊

作者簡介﹕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採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卻認為自己的家更值得探索。

既是悠閒的寫字人,又是忙碌的爸爸。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3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