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講你知:溝通都需要「準備」?

文章日期:2021年08月03日

【明報專訊】根據非正式統計,一個人平均一天說2萬至3萬個字。我們在書店買到的書通常是6萬至10萬字左右,換句話說,我們每天都說了三分之一本書那麼多的話。說了這麼多,聽了這麼多,經年累月下來,我們應該十分擅長溝通才對,那為什麼人與人之間還會發生許多不必要的衝突呢?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做好溝通的「準備」,這對於溝通的效果,有着決定性的影響。在短跑中,當發令員說「各就位」時,運動員會屈膝將兩手平放於起跑線之前,只有完美的準備動作,才能帶來最高的速度。我們觀看短跑比賽時,常常只留意誰先衝過終點,但事實是,「準備」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溝通也是如此,當有其中一方未準備好時,溝通便很容易向「指摘」、「埋怨」或「否定」的方向變質。有一次,由於工作的原因,我連續數天遲了回家,家人有些生氣,問我:「為什麼你又遲到?又要其他人等你?」聽到這句話,加上原本的工作壓力,我立刻變得很煩躁,我深知,如果我任由自己以這樣暴躁的心情對話,最後只會吵架收場。我知道,我未準備好溝通,所以,我盡量平靜地說:「我呢一刻狀態唔係幾好啊!不如我去洗個面先,我哋一陣再講?」我在洗手間內深呼吸了數下,讓自己平復下來,也嘗試代入家人的角度感受他們的擔心和失望,「準備好」後,我才回到飯廳,與家人開始「真正」的溝通。

即使細節不一樣,相信許多人對以上例子的前半段也會感同身受,因為我們每個人也會煩躁或失落,也即是「未準備好」的時候。我們無辦法也不需要讓自己每一刻都「準備好」,但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方法,去幫助對方和自己「各就位」,確保雙方都「準備好」時才開始溝通。

「連結請求」 確保雙方準備好

善意溝通中的「連結請求」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什麼是「連結請求」呢?它指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前,我們先透過簡單問句、開場白或動作釋放善意,並了解對方的狀態。舉個例子,如果家長想與子女溝通,但不肯定子女的狀態時,可以先倒杯水或拿一些零食,走到子女身旁問一句:「你口渴嗎?想吃零食嗎?」然後觀察對方的反應,若子女作出肯定的回應,便代表較大機會「準備好」,家長就可以放心繼續說;相反,若家長聽到對方的語氣有些急躁,那可能就不是合適的時機了。

「早晨!你今天過得好嗎?」、「你有時間聽我說兩句話嗎?」、「你願意和我一起散個步嗎?」等都是「連結請求」的好例子,只要願意,我們總能想出適合當下的「連結請求」。「連結請求」有幾個好處︰容易執行、平等對話和促進關係。第一,「連結請求」不需要跟隨特定規範,只要能讓對方感受到關心,也幫助你了解對方的感覺,那就是一個很好的「連結請求」;第二,人聽到「連結請求」時,往往會更積極地回應,因為他們的感受和需要得到重視,並視此為一個平等對話的象徵;第三,在「連結請求」的過程中,我們也會更了解彼此,更感受到對方對自己的愛,更容易找到愛彼此的方法。因此,我非常建議看到這裏的每一個朋友,從今天開始,學習以「連結請求」開啟「真正」的溝通。

文:郭梓樂(JUST FEEL感講共同創辦人暨執行總監)

作者簡介﹕註冊非牟利機構「JUST FEEL感講」的願景,是轉化學校和家庭的溝通文化,透過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攜手共創同理心校園和家庭文化,提升孩子的身心靈健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7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