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筆者的研究團隊發現,自我調控的個體差異,大約有60%歸結於基因的影響,環境因素則佔大約40%。但通過改變基因來提升自我調控不但難以實行,同時有違研究倫理。因此,通過干預環境來提升幼兒的自我調控就變得十分重要。在眾多與幼兒相關的生活環境中,家庭和學校是幼兒成長和發展的主要地方,創造良好的家校環境對幼兒自我調控的發展十分重要。
當偏離規則 給予公平訓示
對於家庭而言,積極的親職教養對幼兒自我調控的發展尤為重要。家長可以通過優質的親子時間,表達愛意、傾聽孩子的需要、共情孩子的情緒等方法,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在此基礎上,家長可以進一步通過與孩子建立清晰、明確、可行的規則和目標,持之以恆地督導孩子的行為。當發現孩子的行為偏離規則時,給予適當、公平和一貫的訓示,從而培養孩子的自我調控。除此以外,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多支持和鼓勵孩子等正向教養也十分重要。
對於學校而言,筆者的研究團隊發現,學校對學生的行為採用嚴格或寬容的態度,均有助培養學生的自我調控;最重要是讓學生明確知道學校的規則和教師的期望,才能讓學生建立行為準則。如果學生有負面行為,學校的訓示需一視同仁並要貫徹執行。另外,學校需建立良好、友愛的氛圍,並消除校園的不良風氣,讓學生在學校中感到安全並且較低機率經歷不利於自我調控發展的事件,例如欺凌等。在班房方面,教師可以通過關注學生的情感,及時支援學生的不同需要,並建立良好的班房氛圍來幫助他們逐步發展自我調控。
「如果/那麼」小技巧
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培養孩子自我調控的重點在於成人和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關係,否則教導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適得其反。其次,設定目標時,需要多考慮每個幼兒自身的能力和個性特點,建立可行的目標。同時,成人可與幼兒一起確立目標,提升他們的自主,避免把自己的目標強加給幼兒。
另外,成人也可以教導幼兒運用「如果……那麼……」(if…then…)的小技巧來自我調控。成人先預想一個幼兒可能會遇到、不利於自我調控的具體情景或事件(if X happens),然後通過預設另一個具體的行為來克服該情景或事件(then I'll do Y)。例如家長想孩子放學回家後做完功課才玩手機,那麼可以嘗試和孩子一起設定「如果放學回家後我想玩手機遊戲(X),我就關掉手機並交給家長保管(Y)」。最後,成人的督導需要持之以恆,在給予訓示時要公平一致,行為達標時要多給予讚賞,才能讓他們慢慢地建立自我調控。
文:黎建斌(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