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蒲公英教室:輸一時不等於輸一世

文章日期:2021年09月28日

【明報專訊】早年流行「輸在起跑線」這句話,結果令到家長疲於奔命,追趕那條無形卻沉重的線。教育成了一場比賽,於我十分唏噓。未入幼稚園,小孩已要變身競賽選手,分身學習十八般武藝。入水要懂得游四式,出水要琴棋書畫樣樣皆精,最好通曉多國語言,加減乘除得心應手。光這樣聽都知道不可能吧?可是部分家長懷有「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心態,過分催谷,揠苗助長,不但不成功,更嚴重打擊小朋友的信心,長遠影響其身心發展。

起跑後與孩子同行

我最近觀看了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內容講述殘奧金牌得主蘇樺偉和他媽媽的故事,讓人反思教育的真諦。劇情講到蘇樺偉自小因黃疸病,導致腦部受損,醫生診斷他將會弱聽與四肢痙攣,需要別人照顧。他媽媽沒有因而放棄,反而從小鼓勵他,耐心教他走路,一步一步蹣跚地走,最終他能自己走路。後來,媽媽在偶然下,發現偉仔十分喜愛跑步,而且甚有天分,於是激勵他向着目標進發。經過艱苦訓練,最後他入選殘奧運動會,15歲便得到殘奧4×100接力金牌,成績驕人!

及後他不斷努力,獲得多個國際比賽冠軍,更一直保持男子T36級200米賽跑殘疾人士世界紀錄。劇中飾演蘇樺偉的演員及其他角色有幾句令我印象深刻的對白:「輸喺起跑線唔緊要,最緊要係知道終點喺邊」、「我知道我起步慢,但我條命就係要從後面追上嚟」、「雖然你一出世就係輸,但你絕對唔會輸一世㗎」,這些金句都值得我們細味。所謂的起跑線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家長有沒有耐性陪孩子一起走,一起經歷跌跌碰碰,「從後趕上」未必是神奇事。

評定小孩標準不應單一

還記得初入行教書,我以「因材施教」為座右銘,認為每個小朋友都十分獨特,亦有不同天賦與潛能。記得看過一張圖片,圖中有猴子、大象、企鵝、金魚等,有一名考官說大家要考試,但為公平起見,大家的考核方式要一致,就是看誰能最快爬到樹頂。這正正是現代教育的問題,世人眼裏最快到頂就是最厲害,但其實每種動物各有專長,正如我們不會教魚兒爬樹。對學生也一樣,我們應發掘他們最有潛質之處,加以培育。曾有學生跟我說,很想學打排球,但學校當時沒有排球訓練班。她們對排球的熱誠打動了我,所以我在學校辦了首支排球隊,讓她們有較專業的訓練。讓我喜出望外的,是她們長大後仍繼續苦練球技,後來更入選為香港青年排球代表,並獲得獎學金到美國進修。小朋友學科成績縱然落後,他一樣可懷有不同才能。只要加以發揮,成大器絕不稀奇。

文:黃偉立(通德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5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