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玩創校長:電子教學非為疫情而生

文章日期:2021年10月05日

【明報專訊】近期新上畫的一套占士邦電影,雖然戲名在香港翻譯為《007︰生死有時》,但一看到它的英文戲名No Time To Die,的確令我們這班在疫情中埋頭工作的人發出會心微笑,因為過去接近兩年的疫情,全球人類在生活及工作上都有很多調整及安排,我與同事之間都會笑言:已經“No Time To Die”了!

1980年代「未來科技」 今日變普及

談起鐵金剛電影,令我想起1980年代觀賞這齣特務電影時,我最感興趣的,就是占士邦擁有很多「未來科技」,去幫助他完成很多不同的任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占士邦的汽車,除了在車頭燈能變換出來的炮彈、火箭及機關槍之外,汽車裏都總有一個熒光幕,就在占士邦需要資訊時,MI6總部能與他視像對話,把重要的機密告訴他,並在熒光幕上的地圖顯示敵人的位置。

今天再回頭看這些電影中的「未來科技」,不禁問:這不是我們今天每人口袋裏的手機基本功能嗎?視像會議和地圖定位不再是特工的專利,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應用的東西。但這些所謂「未來科技」並不是一朝出現,而是由科學家經過很多年的科研探究,哲學家對未來生活的構想及分析,企業家抓緊每個普及科技改善生活的機會,把一件又一件的新事物創造出來。

科技的本質就是配合生活上的需要,製造不同的工具來改善人類的生活,就如當人們使用原子筆以後,毛筆書法就自然變成興趣及藝術;數碼相機及手機拍照普及以後,菲林相機就自然被淘汰;生活效能變得更加便利後,人們總是不能走回頭路。

電子元素助理解學習內容

疫情不知不覺已經來到第二年,很多教師、家長及學生都把「因為疫情,我們用多了很多網課、電子教學及學習平台」這些話掛在嘴邊,甚至有的說,當全面恢復實體課後,學校不應該繼續使用電子教學,要變回紙筆上課。但大家可知道,電子教學的出現並不是為疫情而生,電子學習亦不是科幻片的獨有劇情,疫情的出現,只是無意地推動及加速了必須要發生的電子學習模式,實現多年以來不同學者及教師們所研發的電子學習方法而已。

其實很多研究已經指出,適當地在孩子的學習中加入電子元素,有助學生更容易理解學習內容,學生與學生之間可透過電子學習平台創造更多不同的可能性。如果有效地配合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更可分析學生的學習進度,提供更有效的學習方法給每個學習進程不一的孩子。

或許今天我們當家長及教師的責任,就是全力去認識當下最新的科技,細想如何把這些科技應用於孩子的學習中,繼續以身教的方式堅持人類本來的真善美,好好教孩子如何傳承大家重視的核心價值,裝備孩子各樣的技能去迎接未來的挑戰。

文:朱子穎(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

作者簡介﹕一直致力實踐教育創新,當過浸信會天虹小學「白武士」5年,把它從殺校邊緣挽救回來,成為教育界佳話。

教學網誌:FB.com/mrchuclassroom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6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