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家長當然都希望小朋友事事學好、樣樣順利。但始終孩子的能力有個別差異,有不同的學習進度,而學習內容亦有深淺之分,即使是「學霸」也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每個小朋友對於學業壓力和挫折的承受力各有不同,近年心理學的研究和發展讓我們知道,孩子的承受力受背後的思想心態影響。有研究指透過認識「偉人」或「模範」的故事,有助增強孩子的學習動機,更有效面對逆境。試留意以下兩個例子:
逆境故事 更在地引發共鳴
故事1︰「愛因斯坦是一位非常著名的科學家,曾奪得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他的發現可說是當代的物理學基礎。他的思想可謂流芳百世,例如《相對論》影響着每一名科學家,1999年《時代》雜誌選他為『世紀風雲人物』,可算是現代物理學之父。」
故事2︰「愛因斯坦明白要成功,過程中必會面對不少挫折,而且很多人都會不同意自己。例如他有關『光線能被扭曲』的解說,就引來大量物理學同儕的質疑和非議,讓愛因斯坦明白到,他需要更努力研究,更用心向其他的同儕解說。」
你認為故事1還是2,更能讓孩子面對挫折,從困難中反彈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者Xiaodong Lin-Siegler團隊的研究指出,雖然故事1正面描述了「偉人」的成功故事,但同時強化了「偉人」的個人內在能力,「學霸」得實在太「離地」;尤其在某些學習範疇如科學、數學等,對遇到實在困難的「在地」學生並無幫助,更遑論紓解孩子因為學業受挫而產生的無助感。相反,故事2將「偉人」描述成「在地」的人,即使在自己最出色的領域上也會遇到困難,因此更能讓遇挫折的孩子產生共鳴,遇上困難及負面情緒,也不致輕易放棄。
家長也不妨跟孩子多說「遇挫不撓」的故事吧!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專家執筆,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