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發展:重點發展體育科 平衡學業 動感校園 設健身室操fit學生

文章日期:2021年10月26日

【明報專訊】在學術成績掛帥的教育制度下,學校一般都不會納體育科為重點發展科目,然而,亦有少數例外。有小學在校園打造2500呎健身室,透過不同的設施和器材,配以校本設計及開發的體適能應用程式,全方位促進學生的體育技能發展;亦有小學計劃拓展智能運動,以科技結合體育活動,讓小朋友愛上運動。這種學業與運動平衡發展的校園模式,值得推崇。

文:沈雅詩

說起「健身室」,不期然令人聯想起連鎖式健身中心,又或是某酒店、某豪華屋苑會所的設施。不過,記者日前參觀的,卻是位於基督教神召會梁省德小學之內的健身室。該校兩年前獲「公帑資助學校專項撥款計劃」贊助近200萬元,把佔地2000多呎的有蓋操場改建成健身室,並於去年10月建成啟用。健身室分為不同區域,包括帶氧運動區、重量運動區、地板訓練區和綜合訓練區,論規模、設備,都是學界少見,尤以小學更為罕有。

田徑隊110人 將建專項訓練基地

自2016年開始,基督教神召會梁省德小學便把體育科「升格」成為重點發展學科,不斷改善校本課程,近年該校校隊在學界賽事中亦嶄露頭角,奪得不少獎項。校長張麗君表示,回想當初,只是「希望學生有健康均衡的發展」,也藉此幫助他們紓緩壓力,她形容獎項只是錦上添花。

目前各級學生每周有兩節體育課,其中一節在健身室上堂,體育科老師馮啟亨表示,初小和高小課堂所學的重點會有不同,「初小學生主要在這裏做一些基礎活動,例如學習移動技能、平衡穩定技能和操控用具技能;高小學生就集中做不同的『體適能』訓練,促進他們的『體育技能』」。

體育教師團隊亦積極在校園建立體育文化,並以集合跑、跳、擲的田徑作切入點,由普及訓練到精英栽培,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學校更組成龐大的田徑校隊,目前受訓的學生,便多達110人!同屬體育科的教師呂柏諺還透露,學校即將透過改建操場及運動場,興建「田徑專項訓練基地」,「到時會有6條跑道(110米)、跳遠沙池、跳高設備等」。這個訓練基地由戴麟趾爵士康樂基金(主要基金)撥款資助,金額高達400萬元,預計下個新學年建成啟用。

開發體適能App 即時回饋評分

除了實體課堂,學校亦善用科技,最近就剛開發一個體適能應用程式(LST Fitness App),鼓勵孩子全天候做運動,以及鞏固課堂所學。這個App,介面簡單清晰,學生只要輸入個人資料,即可從有氧訓練、核心肌群訓練、肌力強化訓練、敏捷性訓練及體能訓練的選項中,揀選想挑戰的運動,而每組運動,都附有影片示範。「當學生對準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的前置鏡頭去做運動時,人工智能系統可即時作出回饋,辨識動作是否正確,再給予評分。」呂柏諺說,這樣可省卻學生以往拍片、教師逐條片看的時間和工夫。

馮啟亨補充,為增添趣味和推動力,系統更設立不同的排行榜,由班、級以至家庭,累積的分數愈多,即可成為榜首,奪取虛擬獎章和獎盃,「玩法就好像打機一樣」,還可連繫學校的電子積分獎勵計劃,換取禮物或到學校的「Dream World」暢玩康樂設施一番。

教師總動員 「搞掂」學生功課再集訓

不過,要說服一眾學業至上的家長,願意「放一馬」讓子女好好做運動,其實並不容易。究竟學校是怎樣做到呢?張麗君笑言,秘訣在於「搞掂功課」,「我們的體育教師團隊很熱血,最初是他們主動提出,想指導學生完成功課後才開始集訓,後來就發展到學校有『No HOMEWORK Challenge』」。她以全日制時間表為例,每天最後一節,約80分鐘會撥作功課堂,所有教師會總動員去協助學生完成當天的功課,即使現在得半天授課,學校下午也用ZOOM作同樣的安排。「當家長沒有跟功課的煩惱,對學校的體育發展,支持度自然更大。」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9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