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筆者日前外出工作,剛巧撞上中午放學時段,因此巴士上滿載放學回家的莘莘學子。他們不論年紀大小,大多手執一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有些專注於線上遊戲,有些瀏覽社交媒體或YouTube頻道影片。此等情景,正好反映現今香港新生代「機不離手」的寫照!
疫下「新常態」 更依賴電子教學
面對新冠病毒疫情肆虐,本港各級學生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裏,花在網上學習的時間甚長。每當筆者與家長或教師談及線上學習的情况時,他們都認為有利有弊;但很多時也提出,青少年因為接觸網絡世界的時間增加,導致「機不離手」更為嚴重,面對不可逆轉的學習和生活「新常態」,我們究竟應如何面對呢?
社會因應疫情而衍生工作、學習和日常起居的改變,網絡化的新常態比起以往實體互動更冗長和費神,上述狀况讓筆者想起近期上映的《鐵金剛》系列電影的英文戲名——No Time To Die。戲名令在疫情中埋頭工作的上班一族,尤其雙職父母發出會心微笑,很多家長面對子女的學習新常態時都笑言:我已經No Time To Die了!
雖然成年人呼喊No Time To Die,學童卻毋懼與時間競賽,更沉醉於網絡與智能產品建構的界面。每當筆者與家長談及子女因疫情導致「機不離手」,他們都說陷入苦無良策及兩難局面。家長一方面期望減少子女上網的時間,另一方面子女卻因學習及課餘生活而難以「離線」。事實上,這個本是電子教學的新時代,筆者相信學童放在網上學習的時間將會與日俱增,突如其來的疫症只不過是無意地推動及加速了電子學習的應用和發展。
父母調節心態 嘗試擁抱網絡世界
有見及此,父母或需調節心態,明白到網絡世界是不可擋的洪流,自己應與新生代一同學習、面對,以至同行去開拓網絡世界的可能。正如影片No Time To Die的中文片名—《007:生死有時》,科技與人類生活環環相扣,並且從不走回頭路般去逐漸改善人類生活,藉着不同年代的科技產品「進與退」,讓我們從中體會「生有時、死有時」的哲理。
綜合上述情况,筆者大膽建議父母們,與其嘗試引領子女離線,不如反過來嘗試擁抱網絡世界,與子女站在同一平台,開展同行的路徑。當家長願意抱着「互學習、同欣賞」的精神,與子女探索當下最新的科技,既可研究一下如何應用到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中,也可以一起實踐智慧上網,讓科技繼續我們創造無限的可能!
文:溫振鵬(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西灣會所主任幹事)
作者簡介﹕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重視個人身心發展,以及健康的親子和家庭關係。青年會致力提倡品德教育、文化承傳、康樂體育等發展,彰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服務精神。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