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大家好!上月親愛的編輯說有讀者寫了一封信給我,令我當天大嚇一驚,心想「莫非是投訴信」?然後編輯把信件傳真給我後真的讓我哭了。我的內心吶喊着:「媽咪!我得咗啦!我有忠實讀者了!」容許我在這篇首部分向讀者Denise致謝,你說對了,一個人離鄉背井地去新地方組織家庭,真的非常困難。若有女性朋友有機會嫁到天邊的另一方,我會建議她先以學生或工作的方式作為第一步,等到適應了當地生活,以及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後才生兒育女,會舒心得多,而像我這樣船到橋頭自然直的朋友,要相信希望在轉角,來日不忘分享撞板經驗。感謝大家的欣賞,我會努力繼續分享在德國的育兒趣聞給大家的!
話說仍然在讀社會學碩士課程的華德媽在10月中也正式開學了,經歷了多個學期的網上學習,這學期德國也正式回歸面授課程,所以出席的學生必須帶備疫苗接種紀錄、口罩,在每個大講堂外都設有檢查站,大家必須向保安人員展示相關證明,才能出席課堂呢!我本以為德國人終於也明白防疫的重要,可是當所有人一踏出室外便除下口罩,在不到10米闊的室外地方站滿數百個等待進入講堂的學生,百分之九十九的德國大學生都漠視防疫措施,而我卻戴着口罩在人潮內穿梭,場面相當有趣!
踏出戶外 大多數人除下口罩
在香港,無論天氣怎樣炎熱,戴口罩的人仍是大多數;在德國,一踏出戶外,無論你是否在人流裏穿梭,脫口罩的仍是大多數。我會在當中感到社會規範(social norms) ——大家的共識、行為舉止的共同準則等,也可以理解成人們認同或為了符合大多數人的取向而作出的行為。坦白說,我也不喜歡長期戴着口罩,但一想到家裏的兩兄妹,我甘願對抗這類惹笑的群眾壓力。眼看這樣的彈性防疫,我開始明白為什麼德國的新增病例又重回每天3萬的高峰,而每5個重症患者中就有一個已接種兩針疫苗,這就是德國第四波疫情的情况。
批判思考 敢於拒絕人云亦云
其實,我也不想多說學術理論,但是社會學帶給我最大的智慧就是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不是「批評」,而是判斷現象背後的根源,在我每天跟兩兄妹的交流裏都能應用。有時候是「大家都說小朋友不用戴口罩,為什麼你要我們戴」?有時候是「爺爺奶奶不要求我們在睡前刷牙,為什麼你要我們刷」?現階段我只能多發問,軟硬兼施地讓他們明白並配合,但我衷心希望,有朝一日孩子能自我批判,敢於不人云亦云。下次再會!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