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創航道:LBD四元素探析(上)

文章日期:2021年11月09日

【明報專訊】Learning by doing(LBD)不止是一種體驗式學習,學生可以透過我們規劃的課節循序漸進地建構知識、技能與態度。學生會做實驗,教師帶領反思。我們也會使用繪本教學。LBD的教學手法和資源十分多樣,因此也不時引來教師的疑問:LBD的本質是什麼?我的課堂有足夠的LBD元素嗎?

我們的團隊過去曾經閱讀大量文獻資料,再結合實際經驗,總結出LBD 4個元素:「真實性」(Authenticity)、「探究」(Inquiry)、「想法和選擇」(Voice & Choice)和「投入」(Engagement)。這篇文章會結合課堂例子,闡述「真實性」及「探究」如何體現於課程設計及日常教學中。

模擬真實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真實性有以下特色﹕第一、學生會探索與自己或生活有關的真實問題。最近在二年班課堂,教師向學生教授消化系統,並且讓他們記錄自己的大便。進食和大便相信是每個小朋友的生活日常,課題設定本身就與小朋友生活息息相關。第二、學生使用的工具或方法與真實世界相近。認識消化系統時,教師會向學生派發餅乾、香蕉等,學生要用手撕碎食物,並將食物加水及弄碎,摸擬口腔咀嚼的情形,直至食物變成糊狀後,教師會指示學生將食物放進密實袋,並加入酸醋,模仿胃部消化情况(圖)。活動設計盡量模擬真實情况,並會運用學生平日容易接觸的食物和工具,以加強學習與真實世界的連繫。不少小朋友甚至家長都是破天荒看到食物經過「消化」後的模樣!

位於大圍的循理會美林小學是「賽馬會『感.創.做』大本營」的伙伴學校,鍾日榮副校長對於消化系統的課節有很深感受,「小朋友話原來胃入面的消化物是這麼核突(駭人),這種真實性是無可取代」!鍾副校提到自己最欣賞LBD課程的「真實性」元素,「因為貼身,所以小朋友願意多花時間思考,投入情境感受,同學之間有很多討論甚至辯論」。當事物貼近生活,便容易激發學習興趣,讓新知識更容易吸收及鞏固。

探究:主動建構知識

探究學習以學生的好奇心為起點,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自行發現問題及探索,教師不會直接提供答案。探索是一場冒險,學生會經歷失敗、發現、改善及再嘗試的循環,從而逐漸建構素養(即知識、技能及態度)。教師的角色是提供思考、解決問題及與同儕合作的機會。又以最近小學三年班LBD常識課堂「小小隔熱傘」為例,學生事前已經對物料的隔熱程度有一定了解,在隨後的課堂中,有學生利用錫紙貼在雨傘上,也有學生使用黑布,雨傘的隔熱程度還取決於物料的顏色、形狀等因素,學生可以藉由探索過程,思考隔熱效能是否跟自己預期一樣。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探究技能是讓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的必要能力之一。

在下一期專欄文章,我們會與大家介紹LBD其餘兩項元素:「想法和選擇」(Voice and Choice),以及「投入」(Engagement)。

文:周嘉俊(教育大同助理宣傳及推廣經理)

作者簡介﹕由教育大同和伙伴學校教育工作者輪流執筆,分享Learning by doing 理念及最新動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致力蒐羅教育新思維,開拓教育選擇,助大家一起反思,共譜教育的大同世界!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1期]

相關字詞﹕周嘉俊 名人KOL 感創航道 親子筆陣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