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小芝(化名)做事拖拖拉拉,媽媽常常叫她去做功課、溫習,甚至冲涼、食飯、出門,叫很多次也沒有反應,要父母大聲吼才會快一點點,弄得親子關係很緊張。
為什麼我們愈催促孩子,他們的反應反而愈慢,甚至有些孩子已經免疫,完全不怕被責罵呢?
批評產生壓力 子女「關耳朵」逃避
爸媽檢視了與小芝的溝通方式後,發覺有些方式可能會使孩子開啟防禦機制,把感官關起來:
批評:你總是這麼懶,快去做功課!
帶負面情緒:你要是還不去,我就要生氣了!
威脅:你不再快點,今晚罰你不可以看電視!
命令:叫你去就去,什麼都不要再問!
當孩子產生一些壓力卻不懂表達,會不自覺用「逃避」的方式來自我防禦。那麼,如何做可以使孩子「開耳朵」呢?
1. 中斷事情:先確定孩子中斷正在做的事,讓孩子意識到才開始說,切忌孩子一邊做他自己的事,一邊在旁嘮叨。
2. 合理責任:預先向孩子提出要求,讓他們知道責任(自己有能力完成)。
3. 多點讓孩子作決定:父母可以用反問代替命令:「你需要多少時間預備出門?出門前你要準備什麼?」給孩子學會履行自己的承諾。
4. 給予後果:事前已與孩子有共識,如果沒有完成責任,要承擔相應的後果。
適時放手 讓孩子錯誤中建責任心
責任心需要透過日常生活體驗來建立,不論事項大小,父母要協助孩子認清責任誰屬,也要適時放手,讓孩子從錯誤中體會,慢慢建立自我負責的習慣。
想再了解多些如何培養孩子的主動和責任感,立即收看EDIT Workshop爸媽教養頻道短片《如何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責任感》,聽聽導師怎麼說。
文:陳志耀
作者簡介﹕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爸媽教養頻道短片:youtu.be/_Zg48NNn8-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