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孩子心:點樣講孩子先會聽?

文章日期:2021年12月21日

【明報專訊】每當小軒(化名)遇上他不快的事情,例如砌好的積木被同學推倒、玩遊戲輸了、跟朋友鬧彆扭等,他就會很沮喪,總是覺得自己「被針對」,而且認定同學都是「敵人」,所有人也對他不公平……每次媽媽聽到兒子的投訴,都會立即糾正他,可是情况並沒有改善,小軒根本沒法把媽媽的說話聽進耳內。

原則一:積極聆聽

「點樣講孩子先會聽?」的兩大原則:

父母可先聆聽孩子的想法和心情,例如小軒常常提到「被針對」,也許事實並非如此,但孩子當下的情緒,感受到的是「委屈、被忽略」。父母若立即糾正,或否定他的情緒,會使他感覺被責備、不被諒解,因此拒絕和反抗父母的意見。

如何讓孩子感到被聆聽?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回應:

重複敘述(restating):父母用自己的說話,重新敘述(paraphrasing)孩子的想法,例如:「我聽到你剛才的說話。你的意思是……」

總結/概述(summarizing):確認自己沒有誤解孩子的意思,例如:「所以你剛才說的是……對嗎?」

原則二:讓孩子感受被理解

兒童發展專家丹尼爾‧席格在《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一書中提到,當孩子處於情緒當中,表示他的左右腦跟上下腦都處於分裂的狀態,除非父母能夠回應孩子右腦的情感需求,否則理性難以發揮作用。所以要小軒把教導聽進心裏,父母要讓他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和被明白。

引導孩子辨識情緒 重新連結

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回應來協助孩子表達情緒:

情緒標籤(emotion labelling):嘗試替孩子辨識他們的感受,例如:「你感到十分失望。」

確認(validation):易地而處,以同理心看待子女的困難,例如:「你面對的情况不容易,這的確令人感到難過。」

當孩子的心再次與父母「連結」起來,能夠恢復對話,我們會頓然發現,孩子的狀况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糟糕,他們猶如受了傷的小刺猬,需要時間和空間消化內心的情緒,然後再次勇敢去面對生命中大大小小的困難。

有人說,這代孩子不容易教,有時還有很多的「投訴」。歡迎閱讀EDIT Workshop教養文章:《青少年對父母的「控訴」,到底想表達什麼?》

網址:editworkshop.com/parenting-blog-03mar2021

文:陳志耀

作者簡介﹕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7期]

相關字詞﹕名人KOL 親子筆陣 陳志耀 解鎖孩子心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