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創航道:培養思考由提問開始

文章日期:2022年02月15日

【明報專訊】「今天在課堂上你問了學生什麼問題?」我總愛在開會時這樣問教師。

提問是課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每個教師的教學都必不可少。提問有什麼用途呢?提升學生課堂的參與?檢視學生能否掌握知識?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引領學生思考,讓學生把思考變成習慣,建立批判思考、解難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問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技能,除增加學生的好奇心外,亦能啟動思考。而教師通過在課堂上的提問,亦讓自己思考問題與教學的關聯,日後會更有意識地提問。

安心的學習環境

分享一個小二課堂的例子,教師問:「今天學種葱,誰沒有帶葱頭?」有幾個學生舉手表示沒帶,教師追問:「為什麼沒有帶葱頭回來?」我心想:「可憐的學生啊,看來你們逃不過責備了。」學生回答:「因為我試過種植失敗,最後植物死了,令我不敢再種,所以沒有帶葱頭回來。」另一人回答:「我不知道在哪裏買葱頭。」然後教師問全班學生:「你們有沒有一些建議,教教他們怎樣做呢?」從這個例子,我們不難想像,的確會有教師問學生為何沒有帶葱頭後,下一句便是訓斥他們。但這個教師真誠的提問,讓學生們能安心表達自己的困難和意見。所以建立開放且安心的學習環境,是教師提問前的首要任務。假如教師的提問有既定的答案,學生會累積答錯問題的失敗經驗,在害怕受挫下,會漸漸選擇不思考和不回答。

知識、技能、態度的提問

提問的內容和技巧千變萬化,最常見的是與認知領域有關,例如:植物生長需要什麼條件?植物由哪幾個部分組成?這類知識導向的問題對教師來說並不陌生。但怎樣提問可以建構學生的態度和技能?舉例:你做運動後有什麼感受?哪些運動適合你的家人?從這兩條問題可看到學生的思考是由經驗出發,整理個人的感受和想法,然後了解別人的需要,從而作出判斷和選擇,這不就是同理心的建立嗎?透過說教去灌輸學生的態度和技能並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反之透過提問,學生更能啟動思考,並於生活上實踐。從上述種葱的例子可看到,教師透過提問把學生遇到的困難展開,從而讓大家思考解決困難的方法,這樣除了能提升學生的解難能力外,更能建立同學間互相關懷和互相幫助的態度。

解構核心問題的能力

「感.創.做」(Learning By Doing)課程中每個主題均由「核心問題」開始,引發學生對主題的想像與好奇。在開展新主題時,我與教師一同解構核心問題,了解問題裏包含了哪些不同的概念;分析有哪些部分與學生的前置知識有關聯;分析哪些課堂任務能建構學生的基礎認知,來回應此核心問題。好的問題能引發學生的想像、思考和討論,相反則令學生迷惘或帶來壓力。若教師多去解構自己的提問,便能梳理自己的想法,並設計出不同的問題,帶領學生思考和扣連教學目標。我們期望學生能成為一個願意思考及懂得提問的學習者,那麼教師率先成為這類的學習者吧!

文:周嘉俊(教育大同助理宣傳及推廣經理)

作者簡介﹕由教育大同和伙伴學校教育工作者輪流執筆,分享Learning by doing 理念及最新動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致力蒐羅教育新思維,開拓教育選擇,助大家一起反思,共譜教育的大同世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4期]

相關字詞﹕教育大同 周嘉俊 名人KOL 親子筆陣 感創航道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