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自聊:疫情下家長的聲線

文章日期:2022年03月22日

【明報專訊】香港面對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第五波疫情,連續數月來的停課停工,除了帶來經濟上的影響,還帶來緊張的親子關係。前幾天,Konnie姑娘打電話給學生的家長,接電話的人出奇地不是一向照顧學生的媽媽,而是學生的姨姨。原來媽媽因為疫情期間督促幾個子女網課,導致「失聲」無法接電話;而且在管教幾個活躍好動的孩子上亦出現困難,所以要請親戚幫忙照顧,希望聲線盡快回復正常。「Konnie姑娘,她已經看了醫生,說是用聲過度而導致失聲,幸好沒有『生嘢』(大概的意思是沒有任何腫瘤),但醫生叫她看言語治療,你有沒有什麼辦法?」姨姨氣急敗壞地說。

整天督促子女 聲帶易過勞

疫情期間,家長有聲線問題絕不罕見,就算沒有「失聲」(即是完全失去聲音,無法說話),有家長的聲線亦變得沙啞;或是說了一整天話後,到晚上覺得聲帶很累,不想再說話。這些症狀都是聲帶疲勞過度而引致的。

正常的發聲是空氣由肺部經過氣管和喉嚨,令聲帶震動而發出。但如果壓力大、精神緊張,或是長期不當地用聲,會令聲帶附近的肌肉繃緊,聲帶甚至會因為過勞而「罷工」,導致失聲。

如遇上聲沙或失聲,首先要做的是跟個案中的媽媽一樣去看醫生,先確定喉嚨或聲帶位置有沒有任何病變。如果確定是因長期說話導致聲帶過勞,就可以嘗試做以下放鬆聲帶的練習。練習原理是在聲帶以上的空間增加阻力,令聲帶附近的氣壓上升,用氣壓去「按摩」聲帶附近的肌肉,從而紓緩繃緊。

水杯吹氣 練習放鬆聲帶

這練習名為「半阻塞發聲練習」,大家可以準備1隻杯或水樽,並注入大概一半滿的水,以及一支飲管。

1. 把飲管放入水的中央(插入水中大概2、3厘米)

2. 輕輕「嘟長」嘴巴並含着飲管,嘴形就好像發出「烏」這音一樣

3. 然後往水中吹氣,一直維持水面有泡泡

4.做到第三步後,就在吹氣的時候加入「烏」這個音,目標是要做到一邊維持「烏」這音,一邊保持水面的泡泡

5.如果想多點變化,可以在發音時發出高高低低的「烏」音,甚至用「烏」這音唱自己喜歡的旋律 

這練習簡單易做,每次做大概5分鐘,每日2、3次,就能放鬆聲帶。不過,最後提提大家,如聲沙或失聲持續或惡化,請盡快看醫生及諮詢言語治療師跟進治療。

文:Konnie姑娘(言語治療師、家庭輔導及家庭教育文學碩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9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