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鼓起勇氣 食藥無難度(下)

文章日期:2022年04月26日

【明報專訊】上回藉不同例子,希望讓家長知道,小朋友的勇氣,是可以透過日常生活,一點點累積的。不少家長也曾為教導孩子吞藥丸而感到苦惱,我們建議不妨從「想、說、做」三方面入手。今回我們集中分享「做」的部分,要孩子「做」好食藥,最理想是給予充裕的時間讓他們學習和訓練:

孩子練食藥 訂規律反覆嘗試

(1) 簡短規律

試想想,如果要你飲「苦茶」,你想「慢慢歎」,還是「一飲而盡」呢?既然是「苦」,大概沒有人會喜歡自己持續地「捱苦」,相反希望「苦」能夠盡快過去。對孩子而言,吞藥丸本身就如飲「苦茶」般苦,因此要孩子減低苦的感覺,家長就需要在安排上減低持續受苦的感覺。同時,想孩子學好一種技能,必須反覆練習。因此,如果能建立「每天練習數分鐘」的習慣,即是連續5天、每天在下午5時左右,練習吞5次的規律,相信孩子就較容易掌握到。

(2) 先甜後苦

想幫助孩子練習「食藥」,當然不要用真的藥物去練啊!家長不妨以其他小食來嘗試,例如糖碎(sprinkles)、小水果粒、切細了的通粉粒、粟米粒等孩子相對喜歡的小食來給他們嘗試,「想像我們的舌頭就好像一條滑水梯,小水果粒就好像一個在滑水梯上的小孩子準備滑下去了」,引導及鼓勵孩子嘗試。

(3) 由小至大

當孩子掌握了吞小食粒後,家長可慢慢加大食物的體積,「好了孩子,昨天嘗試過小糖碎,今天可以嘗試比較大粒的」,以溫柔的語氣和說話,向孩子解說他有進步,有能力繼續向「難度」挑戰。

(4) 戒急用等

當孩子嘗試吞下較大粒的小食時,或會感到難度正在逐步增加,家長切記要「戒急用等」,即不要威迫孩子不停試和「試到得為止」,反之要維持每天試5次(粒)的規律,次數足夠後就等待下一天,由成功經驗(即細一級體積的小食粒)重新展開,「等待」成功經驗再臨。

若時間緊迫,根本就沒有訓練孩子的機會,家長就需要依靠「想」和「說」的做法,替孩子把藥丸剪成細分,同時告訴孩子嘗試就是勇氣的表現、成功的累積,並多加讚賞他們!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4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