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正向思維」這4個字不絕於耳。聽到正向的學習環境,家長自然聯想到愉快學習、「開心學校」等。愈來愈多家長追求愉快學習,但與此同時又擔心開心學校「太開心」,學生態度鬆散而忘記學習。什麼是開心學校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亞太區教育的UNESCO Bangkok,在2016年發表研究報告,列出開心學校的5大元素,包括「校內友誼與關係」、「溫暖友善學習環境」、「學者自由度、創意與投入度」、「團隊及協作精神」、「教師正面態度與正向屬性」。而非開心學校的特徵正好相反,更強調「學生工作量高,由考試及分數所致的壓力」這個特點,相信這點正是大部分香港學生「不開心」的來源。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的賽馬會「感 . 創. 做」大本營,其Learning by Doing(LBD)課堂強調不用課本,讓孩子自主學習,由尊重孩子的角度出發,改變了教師的教學心態。正向的學習環境由整所學校組成,學生與教師的正向互動,也會不斷加強大家的內在動力。有參與計劃的教師和我們分享,他們如何被學生的學習熱情所感染。
課堂動手學習 成敗皆有得着
例如在一個「救救小鼠國」的課堂之中,同學們要發揮創意,分組設計出投射器去擊退青蛙。有些組別失敗了,但同學們並沒有就此坐着等落堂,而是去分享自己設計不成功的原因,讓其他組別參考學習,鼓勵其他學生完成。過程中,不論他們設計出的投射器成功還是失敗,都能夠反思原因,對學習更加深刻。更難得的是,全班團結合作的氣氛十分良好,讓教師也十分投入和愉快。
帶領課堂的教師分享道,曾經他們很着重給予學生明確的指示,務求他們跟足指示,最好每個學生都「成功」完成該堂的目標,而那些「不成功」的學生,少不免會感受到不達期許的壓力。但參與LBD課堂後,教師發現原來少一點指示,很多學生還是做得到,就算未做到的學生,他們也感受到被真正的接納,更能從經驗中反思,重要的是給予大家選擇和反思的機會。實踐開心學校的概念並非不可能任務,這個例子也呈現了開心學校的各種元素。
在家建立正向學習環境
LBD課堂很重視課題與生活的連結。從我們的經驗發現,每當教師問及學生們的親身經歷時,他們便會很踴躍回答和分享。而學生們的親身經歷,很多時來自家庭生活。參與LBD課程的學生家長表示,子女回家後與父母的話題多了,因為他們的學習經歷有趣又深刻,因此會開心地和家長分享經歷,讓親子關係更親密。有家長說,兒子總是說不出自己在學校聽了什麼書,卻能很完整地講述自己做了什麼,感覺到小朋友「落手落腳」後真的很深刻。
事實上,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參考「動手做」的概念,不論是炮製一味菜式,還是去公園遊玩,都可讓子女多觀察、多選擇、多反思,在嘗試中學習。就讓我們一起努力,把家、社區或任何地方,都化成孩子絕佳的學習場所。
文:朱鳳翎(教育大同助理宣傳及推廣經理)
作者簡介﹕由教育大同和伙伴學校教育工作者輪流執筆,分享Learning by doing 理念及最新動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致力蒐羅教育新思維,開拓教育選擇,助大家一起反思,共譜教育的大同世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