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門秘笈:小一「叩門」非只看成績 家長做孩子後盾 增勝算

文章日期:2022年05月24日

【明報專訊】2022年度小一統一派位將於6月1至2日公布結果,派位未如理想的學童,可把握終極的「叩門」機會,向心儀學校申請候補生學位。「叩門」面試是官津學校唯一自決收生的途徑,他們對考生的學術水平固然有一定的要求,但其實不少學校更重視小朋友的成長環境,因此讓教師、校長感受到孩子背後有一個溫暖的家、有「用心教」的家長,或有助提高勝算!

文︰沈雅詩

說到「叩門」,很多家長第一時間會聯想到替子女操練中、英、數等學術試題,但原來這並非學校的唯一考量。記者訪問了兩間熱門「叩門」學校,分別是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長沙灣)(下稱長沙灣協和)和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丹拿山循道學校(下稱丹循),綜合兩個校長所言,他們除想錄取精靈的學生,更希望物色到願意為子女提供支援的家長。雖然這兩間不一定是大家的目標學校,但校方的擇「生」條件,多少反映出學界的普遍想法,知己知彼,值得家長參考。

恢復實體面試 看學童真性情

在40校網的長沙灣協和,暫定6月6日展開首輪「叩門」面試,該校有5班小一,預計今年約有20多個「叩門」位。「近5年,我們每年都平均收到約450個申請,學校會有兩輪面試,首輪是單獨面見學生,然後從中揀選50至60人進入第二輪面試,這次就會同時接見家長。」校長蔡世鴻說。

他又透露,經歷兩屆網上面試後,今年將恢復實體面試,預料大部分學校亦會有同樣的安排,「現場面試,更能看出小朋友的真性情,在無家長的監督下,老師和孩子一問一答,可以得出很多真實答案,幫助學校了解小朋友的狀况」。

簡單對答 察覺家長教養方式

蔡世鴻表示,「叩門」面試必然會運用到兩文三語,但還是以粵語為主,英普為副,「我們不是要找IQ爆棚的學生,考幾句英文、普通話,只是想看看他們是否有基本的語文能力。更多時,我們會跟小朋友一起看圖書,觀察他是否一個主動學習、有好奇心的人」。

在校長的角度,學生的知識可以慢慢累積,通過6年學習會不斷進步,但先決條件,是要有充足的家庭支援。「想孩子讀得好、學得好,也要看家長願意投放多少時間在小朋友身上。」蔡世鴻笑言,面試時,教師有小技巧可找出蛛絲馬迹,他大方分享過去一些真情的對答︰

問︰平日多不多去公園玩?誰帶你去的?

答︰有去公園玩呀,多數都是工人姐姐帶。

問︰你和家人會一起做運動嗎?

答︰我們不喜歡做運動。

問︰那麼假期會做什麼?

答︰爸爸看賽馬,媽媽滑手機,我就打機。

問︰你最喜歡吃什麼?

答︰我喜歡吃糖水,爸爸經常買糖水給我做消夜。

問︰吃消夜?你很晚睡覺的嗎?

答︰是啊!我要等爸爸回家。

問︰假如做功課時遇到難題,你會請教誰?

答︰我會問補習老師,她負責教我做功課。

蔡世鴻指出,從以上對話,不難察覺到有些家長「很忙」,親子時間不多,有些則把教養工作「外判」,這種情况,相信大部分學校都不願意見到。那麼,是否全職爸媽會佔優?蔡世鴻斬釘截鐵說不。「有些家長無返工、無事忙,都不理小朋友的。我從事教育工作這麼多年,雖然工作忙碌,但子女小時候,我每天都會幫他們檢查功課、溫習默書,所以家長心態,重要過他們是全職或雙職。」

看圖說故事 觀察邏輯思維創意

屬港島東區14校網的丹循,同樣是區內受歡迎的學校,去年逾120人競逐8個「叩門」位。校方暫定6月10日舉行實體面試,但礙於疫情,今年只有一輪面試,亦只面見小朋友,不會見家長。來到「叩門」階段,校長徐婉碧不諱言,想揀選一些「閃亮」的學生,「學校當然喜歡『讀得』、表達能力高又活潑的小朋友」。

她透露,面試主要是用粵語,但亦會以英語和普通話作簡單交談,「我們小一至小三是普教中的,所以也想了解小朋友的普通話能力」。惟徐婉碧強調不會考天文地理,「我們不會為難幾歲的小孩子,一般是看圖說故事,從中觀察他們的邏輯思維、創意能力」。她補充,今屆的K3生,正是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時入學的,基本上,他們沒上過多少天幼稚園,也較少和朋輩相處,當中的落差,主要靠家庭教育補足,「雖然面試只得短短幾分鐘,但看小朋友的談吐、回應、禮貌、微動作等,我們都大概知道,家長帶孩子的方式,他們花過多少工夫去教育、支援子女」。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8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