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永明的天空:畢業彩蛋

文章日期:2022年07月05日

【明報專訊】7月天,過往對教師和學生來說,已是收爐的日子;今年的暑假卻像「碌卡」一樣,在3、4月間被「預支」了!炎炎夏日,戴住口罩,還要考試交功課兼行畢業禮(如果有實體的話),正向地說,是另一種體驗吧?

剛參加完舊校提早舉行的聯校畢業禮,這是退休之後,首次重返典禮現場。即使疫情未完全緩和,校長、教師們也想設法讓學生體驗畢業禮所附帶的儀式感,實是功不可沒;無他,要珍惜那份不可或缺的在學回憶。有人說「人生就是記憶的堆疊」,那麼小學畢業禮是否真的只是一段永恆不變、行禮如儀所製造的學校生活回憶?非也。

儀式簡單 卻確立歸屬感

記得小時候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無遠弗屆的網絡還未出現,左鄰右里就是「互聯網絡」。公屋走廊一聲呼喚,有時分享食物,有時幫忙「睇火」;孩子們的遊戲不是到處尋幽探秘,就是角色扮演。兄弟姊妹一齊玩「煮飯仔」,你做侍應,我扮客人。角色扮演不是遊戲般簡單吧?家家酒也好,role-playing也好,社會化過程中形形色色、林林總總的典禮、活動背後,也是多元化的角色扮演「遊戲」吧?然而,我們都會賦予不同的、深刻的意義。

意義之一乃是歸屬感這個印記的確立。據說歸屬感(sense of belonging)能帶給人幸福的感覺,因為歸屬感讓人獲得肯定:你屬於這裏,你有着這個身分(identity),你得到這個成就。現代心理學之父William James曾說:「人類內心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雖則畢業禮行禮如儀,但卻是那個簡單儀式所營造的氛圍讓人全神貫注,上台接受頒獎或證書剎那,更要屏住氣息。印記一旦建立起來,就像烙印一樣,可以recall、可以重溫。

重新連繫 增強抗逆能力

另一層較深的意義是連繫感(connectedness),特別是這些年間,因為疫情起伏不斷所導致的疏離隔閡,突顯了儀式的重要。儀式的舉行把人聚集,人匯聚就是連繫的時刻。有形的集體活動把無形的意義連繫起來,例如我是第20屆的畢業生,他是我師兄,我們都是足球校隊的,是一team人。連繫感是積極正向情緒的引擎,也是抗逆能力的基礎。當此刻的你感到困倦時,不期然或會刷刷手機,看看舊相,重溫那些開心事,那就是重新接線,讓溫暖的連繫感呈現,慰藉心靈,也期盼生活動力立馬提升。

自去年9月從校長的角色退下來,原來已快1年;今天置身典禮會場,雖然職務卸掉,那種歸屬感和連繫感不單未有消散,反而更加立體清晰。衷心祝福所有應屆畢業同學,天涯海角,任何一天,任何一刻,也可以重新開始,畢業彩蛋就是把握當下,挺直腰骨,邁步享受跑在人生馬拉松的無限風光!

文:楊永明

作者簡介:資深教育工作者,保良局陳守仁小學前任校長,認為人的發展有無限可能,透過不同的互動體驗與自我追尋,就能找到持續的幸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4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