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願兒子早我一天離開。」他說。從孩子被確定患上自閉症開始,這就是他最大的心願。無論他的話說得如何輕柔,聽着,都會感到一份沉重。他的擔子任誰都無法挪開,但原來一份聆聽,可以給他前行的力量。為人父母從來都不易,特別對於孩子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一群。他們對孩子的愛不比別人少,對子女的付出也比別人多,只是,作為孩子一生的照顧者,他們心裏卻常有着一份別人難以體會的孤單。假如他們是來自基層單親家庭,心裏還有一種揮之不去的絕望感。有愛才有力量、有愛才能看見希望。他們不是不愛孩子,只是他們也需要被愛。
SEN照顧者孤立無援 走進絕望
月初,深水埗一棟唐樓的劏房內,一名5歲男童被發現昏迷在牀上,送院搶救後證實死亡。警方形容男孩瘦骨嶙峋,體型有如兩歲幼童,有發展遲緩及情緒問題,小小身體上卻有30多處可疑傷痕,懷疑長時間遭受虐待,懷有5個月身孕的媽媽涉嫌謀殺被捕。後來,看政府的回應,除了表達難過之外,就只有提出強制舉報虐兒的立法建議。不是說這些不重要,但,問題會因此而解決麼?早於2014年,已有父親不堪壓力欲與患有自閉症的兒子一起共赴黃泉,他留下遺書,說不想兒子成為家人的負擔,認為兒子生存下去也沒有好處;2018年,一位婆婆疑因獨力照顧患有過度活躍症的男孫,心力交瘁,以至勒斃孫兒;兩年前在葵涌邨,一名母親涉嫌在家中殺害智障兒。三個個案,都反映着照顧者的孤單與絕望。去年10月,港大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指在疫情期間逾八成的SEN學童曾被虐待,當中逾兩成更受到嚴重身體傷害。 一而再出現的倫常悲劇,所缺乏的,不是舉報虐兒的法例或罰則,而是缺乏對照顧者的關愛和支援。筆者深信他們都是愛孩子的,生活如何艱難仍然咬緊牙關,在困乏中堅持走下去,卻因為孤立無援,走進了絕望。
給予關心欣賞 推動前行
目前,香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約有70,000人,假如簡單以本港23%基層人口來推算,我城就有約16,000個基層SEN學童,每天被困在水深火熱之中。基層家長不單缺乏資源,也缺乏幫助子女的資訊。當孩子在街上突然情緒失控,家長的情緒就會更加失控。他們的失控不是因為孩子的行為,而是來自圍觀旁人的批判目光和嘴臉。現時,為SEN家庭所提供的社區服務大部分是針對學童的需要,給家長的支援就只有不足兩成,而輪候時間也超過一年。
我們總有遇到帶着SEN孩子的父母吧。他們可能是我們的同事、親友,亦可能是我們的街坊鄰舍。他們或許在等候着社區服務,但他們更等待着你我的關心與欣賞。假如我們都可以為他們停下來,聆聽他們、記掛他們,成為他們的同行者,這一份愛,相信可以叫他們得着多一份前行的力量,對明天重拾盼望。
文:歐偉民
作者簡介:救恩學校(小學部)校長。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2女1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