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職爸爸:應該會傷心

文章日期:2022年11月01日

【明報專訊】一早對自己說,孩子有自己的生命,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庸,父母有責任養大孩子,孩子其實並沒有義務「孝順」。所謂孝順,應該從心出發,不應該出於責任。在今天社會制度理應更文明、更能照顧弱勢人群的經濟發達地區,孩子沒有父母理應得到照顧,老人沒有子女供養也理應得到照顧。這種情况,放在歐美日等地區,並不是奇蹟,做到少有所養,老有所依,不是神話,而是整個社會發展到某一階段的應有之義。

真的「無求於子女」?

身邊也有不少朋友,跟我一樣,把養兒育女看作是父母的責任之餘,更看成是上天的恩賜,每一刻的付出,同樣是每一刻的收穫,甚至常常覺得,看着子女長大的樂趣和幸福,比自己的付出超出許多許多。同輩的朋友,許多都覺得,兒女長大了,羽翼已成,父母享受了付出和收穫,實在再不能向上天或者已成長的子女要求更多。這種情况,幾十年前極為罕有,但放諸今天,雖然不能說是大多數,但有這種想法的父母,也不能說是絕無僅有。

這種想法,在我女兒出生時已有,至今不變。對孩子,有所記掛,大抵無法免俗,但將一己意見,加諸子女身上,大可不必。孩子長大了,成為獨立個體,做了世俗中所謂「孝順」的事固然好,「不孝順」,對已經因為子女成長已得到莫大樂趣的父母來說,也沒有「虧本」。

不禁幻想可怕的情景

雖然是這樣說,可是,人始終是人,陳義過高,面對子女「不孝」,也不可能無動於中。如果有人問我,子女將來做什麼我是難以忍受的,我想了想,原來我的所謂「無求於子女」,也是非常有限度的。在我想像中,第一個閃過腦海的,是這樣一個情景:

我已經七老八十,薄有財產,子女也謀得一份好職位,收入豐厚。一天,我這個老爸忽然被騙徒騙了幾十萬元,幸運的是,那不是我全部財產,我還有足夠養活自己以後生命的金錢。可是,當我的子女知道這件事後,他們第一反應就是罵我,而不是好言安慰我這個老人。

一想到這個情景,我就悲從中來。

……也許,最後他們還會在罵完我之後給我幾十萬元。

可是,問題其實不在錢,而是真的傷心。

結論是,口說「無求於子女」,總是騙人的。求的,也許不是子女的學歷、職業以至陪伴時間等,可是,人始終是人,對子女,還真是「有所求」的。

文:張帝莊

作者簡介: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採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卻認為自己的家更值得探索。既是悠閒的寫字人,又是忙碌的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1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