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善養救未來:楊采妮的媽媽課

文章日期:2022年12月20日

【明報專訊】提起楊采妮,相信很多人會想起她當歌手時的青春玉女形象,其實她也是熱中於家長教育的好學媽媽。在我們推動善養這5年來,Charlie不僅支持我們出版《善養小童成大同》, 最近更與我們的善養團隊一起共學。

「每次當兒子問可否買玩具時,我就莫名惱火,第一個感覺就是『又要?』,我會直接解讀成『貪心』。但那次共學之後,我反思到這跟我自己小時候的成長很有關係。」Charlie分享,兒時常常受父母提醒,不可接受別人的東西,就算是親友,硬給時也要想方法拒絕。「這本是好事,特別是我做母親後,更明白我父母嚴謹的教導;但同時,這不單影響了今天我對孩子要求的看法,也發現了作為一個成年人,我不善於說出心裏真正想要的事,因為覺得這是『好貪心』。」

「又要」買玩具「好貪心」?

「其實,能夠把心裏覺得想要的事坦白說出來,無論最後對方同意與否,坦誠地表達內心想法,沒有感到遺憾及不公平,可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孩子能夠天真坦誠地開口問我們,而非壓抑着真正的想法,不就是我所希望的嗎?」

那天晚上的共學經驗,談到了兒時有哪些需要未被滿足,整個討論、探索、默想的過程,深深觸動了Charlie。當她意識到因着兒時的經驗,產生了某種主觀「觀念」,當下便立即調整自己與孩子的互動方式。「孩子說想要玩具車,這次我說『你們已經有很多車了,等媽媽考慮一下』,結果孩子反而說,『媽媽,it's OK,我只是想說我很喜歡』。」當孩子表達自己需要的時候,Charlie不再即時產生怪責的情緒,容讓他們發言,希望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藉此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跟着你們的課程,我每天也在修正對待孩子的方式,連我對待自己的方式都改變了。」

家有兩個孩子,總有爭執之時,Charlie也跟很多家長一樣,會有大爆發,然後又感愧疚的時候。在丈夫支持下,她嘗試與孩子「單對單」約會。「啟發我的其實是我老公,他一直堅持無論怎樣都要有夫婦兩人的時間,所以我們每年都會有兩次無孩小旅行。最初我說『怎可以放下孩子呢』?老公就說『等我來跟他們說』,我見他們3個『男人』坐在一起談得好好的,最後發現孩子原來都OK時,我就開始試試帶一個孩子出街, 着另一個在家等候,發現效果奇佳!回家時,兩兄弟親愛得像多年沒見一般,分享各自見聞。對我來說,原來帶一個孩子外出,比帶兩個容易得多呢!」

Charlie一直熱心公益活動,多年前與圈中好友成立小黃花慈善基金,扶助有需要的孩子。但現在,她覺得家長是更需要支援的一群。「Parenting永遠學不完,有時別人有用的方法,在自己身上用不着。始終各人的實際情况不一樣,但可參考,互相支持。我認為先管理自己的情緒及排除偏見最重要,跟一些open mind、不隨便批判的人共學,的確讓我感受到,原來用善養的概念帶孩子,比想像中更輕鬆和諧!」

文:教育大同團隊

作者簡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自2014年成立以來,一直推動家長及教師透過反思教育的意義,從尊重孩子的不同需要出發,革新在家、在校、在社區的教育/教養模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8期]

相關字詞﹕教育大同 楊采妮 親子筆陣 善養 名人KOL 善養救未來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