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提案:誰能成為孩子的學習榜樣?

文章日期:2023年02月21日

【明報專訊】模仿是人類的天性,剛出生的嬰孩便懂得模仿成人以學習新技能和探索世界。在成長路上,我們不期然會受到別人影響,只是影響層面不盡相同。不少兒童及青少年會模仿偶像的舉止打扮,這是一種身分認同和價值觀的表達方式。常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長和教師少不免會關注孩子的模仿對象。有人認為擁有近乎完美的履歷和貢獻的歷史偉人和社會菁英,才可成為青少年的榜樣。但從筆者與港大教育學院學生在本地中學觀察所見,青少年身邊的平凡人、朋輩,甚至不易被主流社會接納的特殊學校學生,都可在不同層面成為值得仿效的好榜樣。

借鏡朋輩 形成良性循環

不少中學舉辦由高年級學生指導學弟學妹的學科補習班,這種朋輩輔導不應單單被視為傳授知識的途徑,低年級學生耳濡目染,觀察學長學姊的舉止才能,也希望與他們看齊。這種朋輩關係衍生的情感連結和安全感,令學生享受愉快的校園生活,提升學習意欲和成績表現。如要榜樣教育發揮更大效能,榜樣和學習者需要經常接觸,無論在學校抑或是在課餘時間也經常見面,成效益加顯著。

筆者曾於群育學校長期觀課,學校裏有些學生或許有情緒及行為問題,他們可能在社會上得不到成功感,以致自我形象低落。有人認為這些青少年未能融入社會,忽略了他們同樣需要榜樣。當有好榜樣可供仿效,他們會有機會去改進,更可以進一步成為朋輩主動借鏡的對象。例如有學生減少發脾氣,情緒控制有改善,朋輩目睹轉變也會隨之反省,覺得「我都要好似佢咁」。當學生發現自己成為了別人的榜樣,成就感會令他們重拾自信,肯定自我價值,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學習榜樣對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尤其重要,例如有自閉症、過度活躍症的學生,不能長時間安坐課室上課,導師應與他們一起做習作,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導師的做事方式,自己動手實踐來獲取知識及經驗。群育學校的學生在校留宿,院舍導師負責督導和照顧學生的作息,好的榜樣會無形中對學生帶來重要影響,幫助學生發展潛能及提高社交能力,建立及維持健康的人際關係。

父母師長要言行一致

由於父母和師長均對孩子產生重要和深遠的影響,因此他們「言行一致」及「表裏如一」,對教導兒童判別是非的能力十分重要。教師和家長每天跟孩子長時間相處,很容易成為模仿對象。為人師表者,更應留意自己上課時說話的語氣和態度;家長與子女的日常接觸最密切,孩子更容易耳濡目染下受影響。如家長希望孩子談吐有禮,但自己把粗言穢語掛在嘴邊;或家長要求孩子不要沉迷玩電子遊戲,自己卻常常盯着手提電話等,都會帶來負面影響。家長未能以身作則,怎能期望孩子改掉壞習慣?家長更應多注意自己是否言行一致,以免子女對自己言行標準不一而感到困惑。

如果成年人能成為孩子的好榜樣,便能讓孩子情感上找到依附,有助其建立穩妥的人際關係,長遠能讓孩子於面對失敗時亦能勇於面對,重新出發,敢為自己掌舵,創造一頁又一頁新的人生。

文:胡嘉如(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師教育及學習領導學部講師)

作者簡介: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為本港主要師資培訓機構,致力對本港教育政策與發展作出貢獻。專欄內容由學院學者及導師(包括言語治療師)提供,分析教育問題,破解迷思。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7期]

相關字詞﹕榜樣 親子筆陣 名人KOL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教育提案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