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GPS:家長可以為子女做些什麼?

文章日期:2023年03月07日

【明報專訊】期望子女能夠青出於藍,比自己擁有較好(或至少不比自己差)的社經地位與成就,是人之常情。但以現時香港(甚至整個世界)的情况來說,卻是難乎其難。大量的統計數字均指出,高速向上流動的社會發展階段已成過去。跨代社會流動呈現呆滯,甚至出現下滑的現象。學歷通脹、知識折舊等問題愈來愈嚴峻。父母希望子女力爭上游,或做個舊時代所謂的「精英」的心願愈來愈難實現。然而,成功有千百種定義,衡量標準不一定是金錢、專業或社會地位。大家只要看闊一些,換一換看事物的框架和角度,就會有另一個看法。

機器取代不了創作力和溝通力

正如很多文章均指出,社會的變遷速度異乎想像。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表的報告,自動化將對各行各業帶來影響,重複的工作內容將會被自動化淘汰。現時部分令人羡慕的專業,例如會計師或財務分析師,有可能於短期內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不過,危機及變化出現的同時也帶來新機遇。在數碼化的社會,可以預見很多未來工種在目前一刻還未出現。况且,新時代人類的價值觀及思考模式,跟上一代人的想法也有很大的距離。屆時,社會是否仍然用舊世界的標準去界定一個人的地位,根本沒有人能說得準。所以,筆者建議為人父母者,與其花精神擔心這些,倒不如把力氣花在培養子女的「社會通用基本技能」,尤其是機器取代不了的工作能力,例如是創作力、溝通力等,讓他們於未來工作生涯中能夠站穩腳。然而,除了以上這些,為人父母還可以為子女做些什麼呢?

從小培育子女視野與世界觀

「成功靠父幹」是不無道理的。我們細心觀察,不難發現很多「成功人士」背後都有一段段「父母在背後默默耕耘」的故事。這不單是投放資源栽培子女,還有父母的身教言傳,向子女「真人示範」各樣行為。值得留意的是,父母的眼界和視野,才是最玄虛和微妙的關鍵。筆者相信子女在完全成長之前,或多或少是「透過父母的眼睛看世界的」。換句話說,就是「你的眼界和世界視野有幾闊、有幾精準,你的子女未來的眼界和世界視野,就有多闊和多精準」!目光長遠的父母給予的「眼界教育」,並不是單靠物質就能比擬的,從小培育子女的視野與世界觀,與子女長大後透過個人經歷所學懂的,並不能同日而語。

作為教育工作者,筆者無意在此貶低持守「舊世界模式及價值」的家長。但隨着「元宇宙」所代表的新世界模式與價值的來臨,與其執著要求子女達到一些舊有的成功標準,不如打開胸襟多看看世界的變化,成為子女進入新時代的「領航員」。

文:黃偉鴻(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講師)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

http://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9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