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節:見家長

文章日期:2023年03月07日

【明報專訊】「爸爸,不如你先看看阿女。」我轉向坐在家長身邊,看着哭成淚人的學生說:「她盡力了,也進步很多。」

「社會是殘酷的。」家長回應:「總之要再進步!現在不夠!」

家長日,面見家長和學生,同時也派發成績表。當天在我面前哭的學生很多,卻無一個是因為我的責難,而是家長說了些話,刺痛了學生所致。讓學生當場落淚的論調幾乎一樣——成績不夠好,子女沒努力。事有湊巧,桌上一份資料告訴我,這些學生都有進步,我也觀察到他們的付出不少。

家長覺得需要,還是孩子想要?

我想起《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也是我希望家長會讀的書,特別是提出「確認感受的重要」一部分。書中提到,不少家長會叮囑孩子寒天添衣,但少有問孩子覺得是冷是熱。孩子的感受,總在生活的小節中被忽略。家長當然擔心孩子生病,但孩子的想法,也往往無人關顧。哪來時間溝通?快點出門不就好?對的,快和方便,就省掉了溝通。溝通不應只在大是大非之間,因為一段關係,可能在一點一滴的細節中流走。

見家長時,家長常投訴子女沉迷手機,彷佛學生是我的子女,彷佛要我設法處理手機問題。可是家長總遺忘,手機是「拉力」,是哪兒的「拉力」不足了?或是從前的「拉力」成了今日「推力」?《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談到青少年沉迷手機,說到成因可能是家長投放給子女的溝通時間不足。小時候孩子會主動親近家長聊天,家長習慣孩子主動;孩子大了,變得被動,家長似乎沒覺察到變化,沒有轉換角色主動陪伴,或投放心思,手機便慢慢乘虛而入。書中為此提出良策,就是「溫情轟炸」,投以具「質素的時間」,以關愛與溝通重新提升親子的熱度。

老師可不可以……

「老師你可不可以幫我跟他說別玩手機。」正正坐在孩子旁的媽媽如是說。我看到家長的忙與累,成年人的生活滿枷鎖,讓人疲憊。若為師者能幫忙,何樂而不為?然而習慣和價值建立,學校教育之外,家教也重要。可是目前不流行學習家庭教育,家長日多是家長訴苦,少聆聽教師建議。無計可施的家長,總想「按鍵式」要求,要求學校、教師、子女一下子改變現况。

上一代吃得苦,哪需要顧感受?

家教校教雙管齊下,方能相得益彰。不曾學習過如何當家長的,往往只能以個人經驗作憑據,可是每個孩子都獨特,社會不停變化,自身成長的經驗可能不管用,甚或造成惡果。《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的作者菲莉帕•派瑞是心理治療師,他在首章就指出,家長對待子女,往往基於自身成長的經歷。不論好壞,可能會轉移給子女。如此,我想起家長常說類似的話:「以前哪有人關心?怎麼被說幾句就哭?」

回到文章最初,那個家長說,社會是殘酷的。我當下回應是:「爸爸,社會殘酷,學校會談成績,那作為爸爸、家人,你角色給了女兒什麼?」

在此分享家長日當晚,其中一名學生給我的信息:「阿sir,見家長時哭了,因為我覺得佢除咗英文,就睇唔到我其他,好委屈。我都明我英文差,但係我希望佢起碼唔好一來就數落我,我已經盡力了。」

文:程志森(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9期]

相關字詞﹕親子筆陣 閱讀 程志森 讀書時節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