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踏入2023年兩個多月,學校收到的教育局指引都關乎校園「復常」安排。取消學校疫苗通行證、所有學生也可參與課後活動、全面恢復全日面授課堂、全面撤銷口罩令、取消中學生每日回校前必須完成快測要求(小學、幼稚園及特殊學校的學生每日快測要求維持至2023年3月15日,3月16日全面取消),都意味着校園生活要盡快回到3年前的常態。
校園頓時生氣勃勃,早上重現全校莊嚴集隊的畫面,球場傳來久違的傳球投籃歡呼聲,午膳校園混雜各種午飯味道的笑聲,放學後冷清的校園也重現了活力。只是,學生忘記/不知道所屬班別集隊位置,誤以為可以在操場上踢足球,飯盒已經由當日即時將飯餸上碟改為預先包裝好的安排;原來一切的復常也得重新適應,重新學習。
同窗3年 似是素未謀面
全港家長教師期待全面恢復全日面授課時,迎來的是如何協助學生重新投入社群,學習與人相處。初中學生幾乎從未見過同學的「真面目」,同窗3年卻似是素未謀面;中四同學再聚一堂學習,彷彿突然由中一升上了中四,彼此的身量和智慧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當如何面對曾經同一高度而現在要分道揚鑣的好友?中五同學突然成為了學生領袖,肩負着教師復常的期望,卻要在模糊的印象中摸索什麼是常態。中六同學要奮起迎接公開試的挑戰,由在家上網課回到學校的實體課,適應的可不是每天8節的課時,還有放學後的補課、午膳時間的個別指導,每天數不盡的測驗,離開學校仍有滿滿的補習安排。於教師來說要恢復的是3年前的常態,但對於學生來說,原來就是新環境新安排。
從實體世界中 重新經歷成長
作為教師、作為家長,要求孩子的同時,也要明白他們過去3年失落的不只是學習的時間,更重要是成長的經歷,從與人學業比併中學習面對失敗或成功,如何在實體世界與同學相處,還有面對群眾發表意見而不是對着鏡頭說話,這一切以往校園理所當然的事,原來都要重新教導,諄諄善誘,有待孩子慢慢從經歷中成長。
經歷900多天的口罩令終於在3月1日結束。回想2020年的文憑試,考評局規定所有考生必須佩戴口罩應試,蘇菲努力溫習的同時,也要加緊練習戴着口罩答卷,好讓自己的面部肌膚習慣口罩的緊貼,學習調理呼吸的節奏,不讓呼出的二氧化碳引致眼鏡起霧。那時,口罩既珍貴又可惡;那時,我們都討厭戴口罩。今天,我們出街不戴口罩,面部肌膚頓感冰涼,少了層保護,不安感油然而生。我們現在反而要適應不戴口罩的生活,要孩子摘下陪伴成長近3年的口罩,又是談何容易。戴口罩是生理上的適應,但摘除口罩以真面目示人更是心理上的適應。給予時間,加以引導,聆聽孩子心聲,才能真的復常。
某天與學生傾談時,一名女生突然摟着我,一陣溫暖,但腦海卻立時出現「社交距離」四字。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復常,也是要點時間。
文:蘇菲媽
作者簡介:中學副校長,女兒蘇菲中學畢業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切體會培育子女的迷惘,有意栽花花未必發,也非無心插柳柳能成蔭。如今借位分享蘇菲成長路,希望同思貼地教育。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