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GPS:疫下上網課 影響幼兒社交情緒

文章日期:2023年04月04日

【明報專訊】幼稚園學生正處於社交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需要透過建立人際關係來訓練其溝通和表達能力,以及培養同理心。校園是提供以上體驗和訓練的理想環境。然而,在過去3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幼兒無法像往常一樣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亦沒有機會與其他孩子交往溝通,這對他們的社交情緒能力發展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較學業成績影響更大

筆者團隊做了一項研究,比較兩組幼兒在K2時學業表現和社交能力的差異。其中一組幼兒(來自10所幼稚園的125名幼兒)在K1一年經歷疫情居家網上授課,另外一組幼兒(來自8所幼稚園的109名幼兒)則在K1一年經歷正常的校園內面對面授課。初步研究表明,在K2時,網上授課組的幼兒社交情緒能力(情緒理解、同理心)相比面對面授課組的幼兒遜色。同時,研究亦發現兩組幼兒在K2時學業成績(中文、英文、數學)並沒有明顯差異。這項研究表明,雖然網上課堂能有效保證幼兒學業成績,但社交情緒能力卻依然受到一定影響。

隨着學校復課,幼兒回校面對教師和同學,儘管很多幼兒會感到興奮,但是很多幼兒在重新投入校園時會感到緊張。一方面,由於他們在長時間的隔離期間,沒有機會與其他孩子交往,缺乏空間和機會與同伴交流情緒與感受,幼兒比以前更難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另一方面,在學校復課後,因為一些同伴可能已經離開了學校甚至離開了香港,幼兒需要建立新的社交關係,因此他們會感到社交焦慮。再者,疫情期間,幼兒每日與家人相處,學生之前與同伴的互動方式,以及在學校中的社交規則和禮節感到陌生,這同樣會導致他們產生一些社交上的障礙,增加幼兒返校的心理負擔。

家校活動培養同理心

雖然目前已經恢復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我們的研究結果仍有助於提示家長和教師對幼兒的社交適應給予充分的重視。家長有必要幫助孩子建立一些社交活動,例如與學校其他家庭聯繫,組織小型聚會或與其他孩子安排一些互動活動。同時,大量研究表明共同閱讀可以有效提高幼兒的同理心和情緒理解能力,家長可以透過與孩子一起閱讀故事書,討論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情緒來提高孩子的情緒理解和表達能力。學校教師亦可以通過一些同伴協助類的活動和遊戲,例如角色扮演、戲劇表演和班級合作項目等,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與他人合作和情緒表達的技能。

文:高曉姿(幼兒教育學系研究助理教授)、李敬廉教授(幼兒教育學系系主任)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http://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3期]

相關字詞﹕情緒 社交 親子筆陣 教大GPS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