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之道:資優生發揮所長 踏上劍橋學醫路

文章日期:2023年04月18日

【明報專訊】說起「資優」,很多人會即時聯想起他們有超乎常人的智商。但其實資優兒未必是每方面都優秀,甚至會遭遇各種困難,而他們能否發揮所長,很視乎家長能否給予適當的培育和引導。就像資優女孩珊珊,小時候成績平平,且欠缺社交技巧,一度令媽媽很頭痛。幸父母最終找到竅門,把教養難題迎刃而解之餘,更讓女兒盡展天賦,最終還踏上英國劍橋學醫之路。

文︰顏燕雯

「不論是否資優兒童,父母的角色是協助子女了解自己,讓他們早日確立人生目標,那麼孩子便能有效地向目標進發,發揮長處。」這是陳楚玉(Queenie)的心得,她既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小學教師,也是資優兒珊珊的媽媽。

22歲的珊珊,在被譽為「神級學府」的英國劍橋大學醫學院攻讀她第三年的醫科課程。或許不少人以為,以資優兒的智商,能夠入讀理想學科,是必然的事,但事實上,她的成長路不比一般孩子易走。

小時候發展遲緩 社交困難

小時候的珊珊,性格內向,不但大小肌發展遲緩,還有語言發展遲緩、社交困難等問題,年紀小小就拿起背包說要離家出走,不開心時又會把頭撞向牆,叫Queenie甚為頭痛。幼稚園教師最初懷疑珊珊有自閉症譜系障礙(下稱自閉症),叫媽媽帶她去做評估,但臨牀心理學家卻指她不像自閉,結果評估報告顯示,珊珊的智商挨近資優,建議接受適當的資優培訓。

Queenie認為,像珊珊這類小朋友,因為學得快,很容易會對學習失去興趣,遇上挫折也容易放棄;另一方面,他們的性格比較自我,欠缺同理心,不太明白別人在想什麼,故難與同輩有良好的溝通。「如果我只着重女兒的成績,會適得其反,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先去改善她的缺點,幫助她愉快成長。」

以遊戲方式來溫習

Queenie主張愉快學習,如默書不死記硬背,以遊戲方式來溫習,增加趣味;又或是提前多幾天溫書,每天溫一小部分,令孩子感覺更輕鬆;另每天建立親子閱讀時間,也會在睡前關起所有燈,讓女兒放膽地傾吐心事,「例如她不懂得處理人際關係,我會用角色扮演來引導,讓她扮演同學,我扮她來把事情演繹一次,教她怎樣面對不同的處境」。

此外,Queenie亦很早替珊珊做生涯規劃,「她6、7歲時,已經很沉迷一些電視醫學節目。當知道她原來想做醫生,我和爸爸便陪她找書籍、上網,除了汲取更多醫學知識,也讓她更加明白,做一個醫生需要什麼條件」。雖然珊珊成績一直平平,但從初小到高小、高小到初中,都一直在進步中。然而,到了中三、四,她意識到自己中文及通識的成績不算標青,或未能考入港大醫學院,於是便決定轉換跑道,到英國讀A-level,繼續朝醫學夢進發。

Queenie再三提醒家長,縱然孩子屬資優,也不一定很早便取得好成績,父母的角色是同行者,要協助子女了解自己,引導他們向目標進發。最近她更把培育女兒成長的心得寫成書,「不論孩子是否資優,他們都各有強弱項,需要家長細心觀察及找出其長處,加以培育」。

資優≠績優 坐定定學習未必適合

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註冊社工王美玲,從事資優兒童相關工作逾20年,她指很多家長之所以發現子女是資優,往往是因為孩子在學校出現行為或學習問題,被教師建議去做評估。「20多年前,家長對資優的認識不多,坊間也甚少有為資優兒童而設的增潤課程,即使有,入學要求也很嚴謹,除了IQ要達標,還要學業成績同樣優秀才有機會參與。」

及早協助栽培

王美玲有感資優兒童需要及早協助,因此小童群益會舉辦相關活動,收生條件會相較寬鬆,希望讓這些小朋友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和長處,加以栽培。「我們不會只憑IQ數字去決定小朋友是否資優,有經驗的前線工作人員,其實透過觀察已能洞悉。」她亦強調,家長需要明白,資優不等於「績優」,「『叻』不等於不讀書也會識」。

她亦見過有資優兒成績欠佳而需要留級,皆因本地傳統學校,很多時都要求學生坐定定,答案須符合教師要求、彈性不大,而且背誦多,這種模式對資優兒童來說,是辛苦的,尤其那些同時有專注力不足、自閉症的,學業上未必能取得高成就。反之,有些資優兒到外國求學後,由於學習模式轉變,自信便建立起來,更容易有成就。「所以家長切忌跟子女說一些負面的話。假如孩子的長處在藝術方面,便不應硬要他讀書,反而應讓小朋友向長處進發,給他多些時間發展和參與,這樣他才會開心,健康成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相關字詞﹕親子 劍橋 資優 育兒 育兒心得 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