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室:一間也不能少

文章日期:2023年05月23日

【明報專訊】近期「殺校」成為教育界熱話,下學年有5間小學因收生不足或需要停辦小一,或改以私立等形式繼續營運。筆者回想起上一波小學「殺校潮」是在2003年開始,翻查教育局資料,在2004/05至2006/07學年間,共39間小學停辦,情况較現時更為嚴峻。相隔20年,殺校潮再現,在汲取上一波經驗後,這次的殺校情况會否有改善,還是未知之數。

「一個都不能少」。在一般人眼中,若將這句套用在教育上,是指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每一個學生也是寶貴的。就像聖經所指,即使100隻羊之中有1隻走失了,牧羊人還是會堅持找回;然而,對於面臨殺校的學校而言,一個學生卻是他們的救命稻草,正正是少了一個學生,他們沒法繼續辦學,實在叫人沮喪和遺憾。

自2002年教育改革開始,教育界出現汰弱留強局面,收生率彷彿成為決定學校存亡的唯一標準。為了提高收生率,各校施展渾身解數,例如催谷學生爭取好成績,着教師到街上派發傳單宣傳等。學校本是一個着重教育的地方,老師卻為此而疲於奔命,使教育變質,實是本末倒置。雖然從社會整體利益而言,學校停辦也許無可避免,但其實有不同方法能解決收生人數下降帶來的問題。

解決收生人數下降方法

1. 推行小班教學,提升學習效能

現時香港推行小班教學學校的班額標準為每班25人。然而,隨着適齡學童人數持續減少,若堅持這個標準,殺校潮定必繼續。降低每班學生人數,真正推行小班教學正是一個很好的策略。參考西方國家,每班學生人數為20人以下。小班教學可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因為教師在課堂內更能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和需要,亦方便教師推行活動教學,他們也能更了解學生的情感需要,對學生的全人發展甚有裨益。

2. 平衡學校班數,有助學校發展

記得早些年人口過剩時,教育局容許部分學校加設特別班級來應對。針對現時截然不同的人口狀况,政府亦可削減大校的班級數目,此舉對大校而言亦非百害而無一利。現時學校最多可開設36班,雖然政府給予30至36班的超級大校較豐富的資源,但校方的工作量亦較大,處理行政工作和推動學校發展亦較困難。加上因為校內學生較多,亦較難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因此,筆者認為若局方調整各區超級大校的班數,既可解決小型學校收生人數下降的問題,也可紓緩超級大校的壓力。

3. 改變學校定位,推動多元學習

筆者現於一間小型村校工作,亦曾多次面臨殺校危機。因此,筆者將學校轉型為特色學校,拋開傳統固有的教學模式,摒棄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和「求學只是求分數」的目標,改以針對家長和學生需要,主張體驗式學習和推行森林課程,讓學生身體力行地實踐課堂所學,並按學生能力設不同任務和學習目標,以發展學校課程。這個轉變過程並非容易,幸好憑着多年的努力,獲得家長和學生的信任與支持,現成為一間深受家長喜愛的學校。筆者認為每一所學校也各有千秋,相較盲目和單一地追求成績,應發揮學校所長,展現學校的特質,並彰顯教育的多樣化。

聖經〈箴言〉曾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這也是筆者的教學理念。教育的本質在於教養孩童,筆者相信每一所學校都有着獨有且正確的教育理念以教養孩童,也是一個讓孩童健康和快樂成長的好地方,一間也不能少。

文:黃偉立(通德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0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