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拼圖:孩子默默的愛

文章日期:2023年07月25日

【明報專訊】在改善沉迷上網的學生小組的傾談過程中,通常也會發現很多家庭問題,例如,家庭生活較不愉快、缺乏與父母溝通、缺乏父母關注及管束等家庭環境因素。小組中一名考獲全級第四的男生,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於是努力尋找不同方法使自己進步希望獲得母親讚賞。他成績從平庸提升到名列前茅,不但沒能得到母親的讚美,而且母親還說:「你努力係應份㗎。」 另一名從內地移民到香港的男生,知道自己的英文能力不如香港學生,所以努力在空餘時間補習,趕上學校進度。母親經常跟他說:「我咁辛苦就係為咗你,唔該你唔好成日打機同我努力讀書。」大家七嘴八舌討論着家庭遇上的問題和父母的關係,不用社工介入,他們的經歷已讓彼此之間產生共鳴,成為聯繫每一個組員的橋樑。

傾談家庭問題 彼此產生共鳴

在小組中,學生們分享最近情緒低落的事情。一名新移民的學生分享上星期考試,他很努力背英文生字,最後考試成績仍然不及格,對着學霸同學自嘲「我咁垃圾點夠你嚟」;伴隨着同學的自嘲,學霸同學分享自己的成績也未如理想,明明自己的能力可以考到全級第二,責怪自己為什麼停滯不前。一名女生接着分享,她最近在家中目睹父母爭吵的情况,父母二人互相指摘對方, 女生躲在房間,但狠心的說話聽得一清二楚。最令她心酸的是母親說:「如果唔係為咗個女,你估我唔會同你離婚?」內斂安靜的女生在這刻也留下眼淚,其他組員紛紛遞上紙巾給她,女生點頭,說了一句:「其實我一直都知屋企有問題,所以我先唔多喺屋企出聲,唔知講咩好。」

盼獲家人肯定和稱讚

小組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我感受到每個學生都很懂事,很懂得為家人着想。儘管成績未如理想,也會努力追上進度,希望不要辜負母親為家中打拼的辛勞;儘管對自己成績要求高,但最想得到的卻不是學業成就,而是家人的肯定和稱讚;儘管在家中少說話,不太和父母溝通,也能明白父母為她作出了很多個人犧牲。家長只看到子女休息時在打機,跟朋友聊天,看短片,卻看不到孩子懂事的一面。

子女可能不擅長以言語和行動來表達愛意,表現方式也可能與父母的期望不符,但在與他們深入對話並了解他們背後的想法後,我深深地覺得他們其實都是為父母設想的孩子。家長可以積極聆聽子女的需要和壓力,當孩子開始分享的時候,家長需積極傾聽子女的感受,不用馬上給予建議或批評。家長應欣賞和稱讚孩子在學習過程所付出的努力,而非在意結果,讓子女感到被看見、肯定和關心。

文:葉泳彤(香港家庭福利會網絡教育及輔導服務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9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