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每一個學期,我都會任教一個具備3個學分的本科科目,名為「愛的功課,用心栽種關係」。每個學生於第一堂都會不期然發問:「我們如何完成這份功課?」
人與人之間情緒連結
根據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的《關係療癒——建立良好家庭、友誼、情感五步驟》一書,任何國籍、膚色的人都無可避免地與他人連結情緒,以產生自身在群體的歸屬感,以及對自己人生的控制感。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情緒連結,有時候是比較短淺的,例如與鄰居輕鬆閒聊幾句、欣賞同事工作上的成就等。有時候情緒連結卻是相當深刻的,例如當摯愛的人去世,與其他人分享心情,尋求安慰。
不論是短淺或是深刻的情緒連結,都必然是由其中一方「邀請」開始,並且遵守某種順序。例如,當我們與陌生人初次見面時,我們會寒暄或開玩笑;與朋友之間,我們則會親切地閒話家常,表達關懷;與更親密的朋友或伴侶交流時,我們甚至會討論未來目標、價值觀、生命意義等問題。因此,只有最初的邀請達到效果,我們才會提高籌碼,開始作比較深刻的情感溝通。
人類傾向避免情感受傷
在現實的日常生活中,並不是每一次的「邀請」都會成功。除了出於無心的溝通不良、說話時用字不明確,失敗主要的原因是人類傾向避免情感受傷。特別在求愛或職場上,我們的情感面對受傷、被拒絕的風險。藉着模棱兩可的邀請,我們就可以降低自身的脆弱感。因此,我們會故意向對方發出含糊的邀請,以避免情感受傷,或者特意以負面方式包裝自己的回覆,讓對方難以接受。
不管對方是配偶、子女、朋友或同事,當我們愈清楚他們的日常生活、感受和喜好,就愈容易與他們建立關係。這份愛的功課,就是根據約翰高特曼的討論,要求學生選定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對象(親人、伴侶、朋友或兄弟姊妹),檢視彼此往前的溝通方式,然後制訂一個為期個半月的行動計劃,邀請對方參與所設計的活動,從中展開對話,並且持續記錄、反思與理解對方的情感需要,栽種雙方關係。
尋找時機 展開對話
當然,人類的溝通方式複雜,有些靠肢體動作,有些靠心領神會。根據以往學生的匯報,在那為期個半月的行動計劃,其選定的對象也許會接納他們的邀請,亦有可能習慣於埋藏自身的情感。然而,學會找尋時機邀請對方展開對話,關懷別人的情感,用心栽種不同的關係,不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完成的功課嗎?
文:鄭德禮
(香港教育大學國際教育系講師)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
http://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