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養救未來:懶爸的願望

文章日期:2023年10月10日

【明報專訊】在挫敗中與女兒一起成長,成為幸福懶爸。

大家試想想:你突然獲告知在海外留學的子女因成績不達標而被要求離校,當下會有什麼感覺?會對他們說什麼?部分家長也許感到憤怒,因為安排孩子負笈所費不菲;其他父母也會擔憂子女日後的出路。

回想當日筆者接到女兒的電話,的確有點不知所措。靜默兩秒後,我輕輕地說:「就回家吧。」後來女兒問,為何我當時沒有生氣,我心裏想,事件中她才是最難過的,因為回港後還要面對各樣的壓力;最理想的是,回到家裏她感到安全,可以好好休息,安靜地想想下一步的方向。

做好子女的避風港

以往的我,遇到類似情况往往會按捺不住負面情緒,也愛不停說道理,甚至教訓一番,彷彿這就是爸爸應有的「教育任務」。幸好過去10年遇到的良師好友,讓我明白了「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道理;我慢慢理解到教養不必着急,也急不來。心靜下來時,父母會較容易察覺事情的正面和值得學習的地方。有些時候,當自己冷靜下來後便會發現,已經沒事情需要特別處理。個人認為,爸爸媽媽要嘗試「練精學懶」:孩子自有方法去處理自己的問題,我們對子女有信心,自然就能輕鬆放手,不會因為自己的不安而奪去他們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

回望上一代社會環境欠佳,讀書升學是為了「搵食」,畢業後根據薪酬福利找工作,其他因素包括個人興趣特質、工作意義都不被重視。現今環境改善,沒有「養家」包袱的年輕一代,可以根據個人的價值觀、優勢強項和熱誠所在去選擇前路,甚至為自己創出新天地。創意、抗逆力、社交智慧、解難能力……相比一個學位,看來更加重要。

筆者女兒雖然未能完成課程,但幾年來在外地生活的鍛煉,讓她懂得照顧自己;生活上一切大小事,就連租約問題,也難不倒她。現在每逢一家出外旅遊,我都可以放下「領隊」的身分,安心做個「跟團」的懶爸,享受被照顧的幸福。回港一段時間後,女兒受聘於一間社福機構,獲聘靠的不是學位,估計除了因為她懂得與人溝通外,曾於該機構當義工也為她加了分。新工作職責範圍廣,要面對各樣的挑戰和壓力,卻富意義和成就感,也讓她開闊了眼界,還有一班充滿熱誠的伙伴與她一起合作拼搏。

錯誤中學習 笑着一起成長

澳洲國立大學最近的一個心理學研究提到,好奇心能夠淡化焦慮。筆者推論,當子女遇到挫折,父母若懂得以好奇的眼光去觀察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挑戰中的學習,想像子女「上了一課」後對未來的幫助,也許能夠減低父母作為「教導者」的困惑和憂慮,從而慢慢轉化負面情緒,倒過來為戰勝失敗的經驗喝彩,然後好好享受身為父母的福氣,笑着與子女一起成長。

孩子都在跌跌碰碰中長大,父母往往也是在錯誤中學習和修正自己。在教養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嘗試有智慧地「學懶」,放下憂慮,信任子女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問題,計劃自己的人生。筆者女兒雖然未擁有讓人羨慕的收入,但我相信她有追尋幸福的能力,將來會過着心靈富足的生活。我們當初的願望,不就是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嗎?

願望達成後,這個懶爸要做的就只是好好過日子,照顧好自己的身心健康;那麼,下一代便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去追夢了。

文:Eric Tong(家長教育工作者)

作者簡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自2014年成立以來,一直推動家長及教師透過反思教育的意義,從尊重孩子的不同需要出發,革新在家、在校、在社區的教育/教養模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0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