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筆者在小學從事戲劇教育工作二十多年,常有同事向我推介「他上課時很多嘴,做戲最適合他」、「他平時表情多多,讓他加入戲劇組吧」、「他又學唱歌又學跳舞,他是屬於舞台的」、「他總是坐不定十足猴子一樣,做戲最適合不過」、「他說話了得,懂人情世故,做戲一定很棒」。然而,演戲最出色的,往往都不是以上類別學生,為什麼呢?
好演員首要有「誠意」
我接觸過大部分健談、外向或表演機會比較多的學生,他們一般很有自信,但缺乏練習耐性,只想盡快獲得注意、認同和讚賞,甚至會覺得花時間去研究一個角色是多餘的。所以,我選擇演員的首要條件是:誠意。所謂的天分,都要透過努力來彰顯。我的演員很多都是較文靜,甚至不善辭令,往往容易被忽略。
十多年前,我編導過一場演出,內容關於一個自閉症學生,常遭同學欺凌,讓一家人受到極大壓力。媽媽請求學校讓他留班,以便妹妹來年與他同級,方便照顧。飾演自閉症學生的演員,平時就是那些說話不多,容易被教師忽略的學生。但我從平日觀察到,他做事態度認真,而且觀察入微(有時多言的同學,觀察力反而很弱)。他在排練時主動蒐集很多資料,看有關自閉症人士的影片,觀察他們的表情、談吐和小動作,務求令自己演繹得神似。最後,他表現十分出色,評判甚至詢問我,他是否真的是自閉症人士呢!至於其他飾演家人、老師、同學甚至街坊的,全部都獲得演員獎項。
排戲過程中反思改善
獲獎固然好,但我覺得他們最大的收穫,是在排練過程中的自我認識和關愛反思。例如飾演大牌檔老闆和老闆娘的學生,會因為要講「鄉下話」而每日苦練,甚至用鄉下話與家人朋友交談,又要求家人一起去大牌檔用餐,觀察職員如何待人接物。飾演欺負者的學生,平日甚為頑皮,偶有違規行為,在演出中可謂「奸到出汁」,但同時他也透過演出了解被欺負者的感受,自身行為問題也逐步改善。至於全劇最複雜的角色是自閉症學生的妹妹,一方面很愛哥哥,另一方面又不想父母將自己和哥哥「綑綁」在一起,那種又愛又狠、想擺脫枷鎖的感覺極難掌握。開始時,飾演的學生未能理解,但透過排練時不斷討論、嘗試和感受,最後她能體會到角色的真善美,明白到妹妹的掙扎及父母的難處。
獲獎當然感恩,但最值得感恩的,是學生透過戲劇,對身邊的人和事多一份敏感、關懷和愛,從而令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這也是作為戲劇教育工作者最想得到的收穫:學做戲,識做人。
文:黃永康(學校同行者)
作者簡介:由教育大同和伙伴學校教育工作者輪流執筆,分享Learning by Doing 理念及最新動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致力蒐羅教育新思維,開拓教育選擇,助大家一起反思,共譜教育的大同世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