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社工,昨晚我兒子又通宵玩電子遊戲,還告訴我要成為電競選手,該怎麼辦?」筆者作為學校社工,經常遇到家長因孩子沉迷電子遊戲而求助。近年來,香港的電競發展逐漸受到重視,政府在2017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將電子競技定性為具有經濟發展潛力的新興領域,同時電競亦列入了2023年杭州亞運會的正式項目。可是,普遍香港家長認為電競等於沉迷電子遊戲,對於他們來說,如何從尊重子女的選擇及規劃孩子未來之間取得平衡,成為一大難題。
家長重新思考電競價值
讓我們從家長對電競的傳統印象開始談起。許多家長擔心孩子會過度沉迷於遊戲中,忽視了學業和其他生活方面的重要。我曾經遇到一名家長,他的孩子迷上電競,為了限制他的遊戲時間,家長甚至斷了家中的網絡。然而,這樣的做法只是治標不治本,甚至可能導致家庭的不和諧及爭執。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來接納和理解子女的興趣和需求。我曾經觀察學生們參加電競比賽,發現平日表現得漫不經心的他們,竟然在緊張的比賽中展現出極高的專注力和決心。他們透過團隊合作和策略思考,在遊戲中追求勝利,這讓我重新思考電競的價值。我開始意識到,電競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它還可以提高玩家的智力和反應能力;同時,通過在網絡上與其他玩家互動,學生們更有機會認識到許多海外朋友,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英語交流能力。這些經驗讓我反思,電競的確會對孩子成長帶來正面影響,也許我們應該改變對電競的看法,給予孩子更多支持和理解。
持開放態度 成為同行者
當然,有些孩子可能只是將電子遊戲視為娛樂的一部分,並沉迷其中,這讓不少家長憂心。根據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學者Erik Erikson的「人生八階段」理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探索和尋找自我認同是必經階段。家長在這個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們可以通過建立開放和良好的溝通渠道與孩子作有意義的對話,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擔憂,鼓勵他們將遊戲中學到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結合。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網絡沉迷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過度沉迷於網絡和遊戲可能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出現社交及健康問題等。因此,我們需要提供相應的教育和支持,與孩子一起制訂學習目標和計劃,建立健康的網絡使用習慣。透過家長積極的參與和支持,讓子女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鼓勵,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找到平衡學業、娛樂和生活的方法。
總結來說,面對子女迷上電子遊戲,我們應該以開放的態度去理解和接納他們的興趣和需求,成為孩子的同行者,與他們一起探索和發展他們的興趣與潛能;同時提供適當的引導和支持,適度平衡遊戲與學習。這樣的方式能夠在尊重孩子選擇的同時,也維護家庭和諧,幫助他們在網絡世界中找到平衡和成長。
文:劉子銘(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