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室:MBTI與親子教育

文章日期:2024年02月20日

【明報專訊】最近筆者與大女兒聊天,發現現時中學生喜歡討論各自的MBTI。這是一套描述個性特徵的心理測試,事實上已出現多年,近年風靡全韓國,非常受年輕一代歡迎。透過完成心理測驗,他們可了解自己是何種人格,認識潛在的自我,以及自己在面對工作、關係、學業等的態度。作為家長,我們亦可以利用這個工具,了解孩子的性格,從而協助他們成長。

MBTI將個人的偏好分成4個二元對立維度,包括內外向類型(外向E/內向I)、感知偏好(感覺S/直覺N)、判斷事物傾向(思考T/情感F),以及生活模式的認知(判斷J/知覺P)。將這4個維度組合起來後,便形成了16種不同的人格類型,例如提倡者型(INFJ)、企業家型(ESTP)。人格類型的不同,除了意味着每個子女有不同個性,亦有着不同的學習模式,而家長亦可與子女有不同的相處和溝通方式。

1.認識子女的個性:

筆者校內的學生也有不同面向:有些同學比較安靜,喜歡坐在課室內看書,另有些同學喜歡跑跑跳跳、與人聊天和玩耍,這正反映了兩個不同的維度——內向(I)與外向(E)。以16型人格作舉例的話,藝術家型(ISFP)擅於創作和具藝術細胞,但行事較衝動和欠規劃,而指揮官型(ENTJ)的人則果斷和坦率,卻較粗心、欠耐性和難接近。因此,家長可以透過知道子女的人格特徵,了解子女的優點和缺點,從而更掌握他們的需要。

2.掌握子女的學習模式:

不同人格類型的小朋友所適合的學習方法也不一樣。例如,內向型(I)的人需要多聆聽和多閱讀,獨自消化自己所吸收的知識,但外向型(E)的人卻需要多互動、多發問和多實作來鞏固知識,故此有些外向型的學生總覺得坐在課室上課非常沉悶,但在「森林課程」或外出活動的時候卻非常投入,並且很快掌握相關技能和知識。另外,思考型(T)學生需要具體的學習目標,着重知識背後的原理、因果關係及邏輯,但情感型(F)學生卻着重在學習的氣氛上,需要一個愉快的學習環境,例如良好的同學關係、老師的讚賞及對老師有足夠信任。透過MBTI,家長可以了解子女的學習模式,從而為子女設計適當的學習方法,因材施教,讓他們學得更好。

3.促進親子溝通和相處:

家長往往會與子女發生衝突,而了解子女的MBTI正好讓家長「投其所好」,掌握他們的溝通風格和喜好,從而建立有效溝通,促進彼此關係。以判斷型(J)與知覺型(P)為例,前者喜歡事情有條理、有框架和有目標,因此父母可以多給予子女清晰的指引,以及共同制訂計劃和時間表,又或適當配合子女的計劃,讓他們感覺到事情都在自己掌控之中。相反,後者卻不喜歡別人給予框架,反而喜歡突破固有的框架,性格較隨遇而安,因此家長可以給予子女多點自由度,讓他們在可行的範圍內盡情探索和發揮好奇心。針對孩子不同的特性,父母可以用不同方式與他們相處,減少衝突,理性溝通。

儘管MBTI能讓家長能更了解子女性格,但還是只供參考,畢竟每個小朋友都獨一無二。親子教育需要個別化和靈活,父母還是要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和情况給予適當的反應,因此父母多陪伴子女,多與他們溝通,陪伴着他們成長,這才是最好的親子教育。

文:黃偉立(通德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9期]

相關字詞﹕親子筆陣 名人KOL 黃偉立 蒲公英教室 每日明報-Happy Pa Ma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