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期的封面故事,是探討playgroup。猶記得10多年前,知道playgroup是源於家長自組的遊戲小組,主要是給還未上學的孩子,有一些共同的遊戲時間。我亦明白,有時這些遊戲小組對家長的幫助,往往大於對小朋友,因為在小組裏,家長可以互相討論,甚至從觀察別人孩子的發展過程中,了解自己子女的發展進程是否跟同齡小朋友一樣。
了解子女發展進程
當年兒子未夠一歲時,我貪得意帶他上baby gym,不過在整個過程中,他都哭得很厲害,那時孩子還未懂說話,不知道他在哭什麼,是倒立的動作太難?還是四周聲音太嘈吵?當時導師跟我說,小朋友屬於觀察型,可以給他多一些時間去嘗試不同的新事物,不用強迫他。幸好那次只是試堂,所以我們之後便沒有繼續學。現在兒子已經10多歲了,看他今天的性格,才明白原來他真是一個對所有事物都非常敏感、很需要時間去適應新環境的慢熱型孩子,當年導師的建議,我一直也放在心裏,明白若強迫孩子去試新東西,或會帶來反效果。
因此,我十分認同東華學院人文學院高級講師馮詩韻所說,playgroup雖然對小朋友的社交或提升生活技能有一定的幫助,但亦並非一種必須參加的活動,參加前也不要抱着「人去我去」的心態,有時候,家長花多些時間與孩子互動,其實也能收playgroup之效。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