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孩子心:考試如上斷頭台

文章日期:2024年03月05日

【明報專訊】家賢在小學時,成績一直很好,經過一番努力終於考入心儀中學。

升上中一後,成績卻一落千丈。父母看見這種情况,便立刻為兒子尋找補習導師,減少課外活動,讓兒子專注「追成績」。可是,資源投入了,兒子的成績不但沒有起色,而且還出現很多負面的行為──對學習欠動力,放學常常與朋友流連街上,與父母的衝突增加,沉迷打機……一副不太着緊的態度。

最讓父母憂心的是,家賢明知成績滑落許多,還擺出一副不在乎的態度。然而,這種不在乎的態度,背後卻是難以表達的張力和心酸。

記得家賢初時來到我們的成長小組,木無表情,雙手翹起,一副「生人勿近」的樣子。冷漠的態度實在令身邊的人不好受,但其實這些都是他的保護機制。

是什麼讓家賢要如此保護自己呢?在他整個中一的生活,因為學業跟不上進度,又有很多負面行為,很多人都希望為他提供方法出路,讓他走出這個狀况,但他心裏感受到的不是關心,而是感覺被「整治」,是一個問題和負累。

在家賢的世界,他重複又重複地聽同一番訓話。愈聽心裏感覺愈無力,為了應對這種無力,只好外表裝出毫不在乎,但心裏不斷交戰着;外表看似沒有反應,內心卻十分不安。

心裏愈不安,外表就愈不在乎,身邊人對他的關心、着緊、管束便更大,他與父母的關係也就有更多的糾結,他的情緒愈來愈複雜。

對於家賢的情况,第一步要處理的並不是他眼前的問題,而是真正讓他感覺被關心──不是關心他的「問題」,而是關心「他」。

先聆聽想法 再關心「問題」

在小組裏,我們會有一些簡單交談和互動的時間,我希望去了解家賢,聆聽他的想法和感受,我也真誠地將自己一些經歷與學生們分享和交談。後來慢慢發現,家賢的防禦機制減弱了,整個人的狀態也開始放鬆下來,不再那麼防備,他慢慢開放自己,將內心的掙扎逐一說出來。

我問了他一個問題:「每逢考試,你會聯想到什麼?」他馬上就說:「斷頭台。」我溫柔地看着他的眼睛,告訴他:「這個感覺你應該收藏在心很久了,你很辛苦對吧?」

家賢點頭。接下來,我慢慢將他這一年的經歷說出來。在小學成績很好,上到中學滿心期待,希望自己在中學能夠有更多展現的機會。

然而過程中,發現自己不適應,又不知道如何表達,加上看到成績快速滑落,信心就大受打擊,產生更大的張力。為了逃離失落和挫折,就啟動逃避機制,用打機來掩蓋對自己的失望和無力,到街上流連逃避父母的嘆聲。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向好的動力。當我貼近家賢的心情時,他發現原來有人會關心他是否辛苦和難過,而不再只是提供方法和建議,積壓的難過和失落開始釋放,他開始有空間了解更多的學習方法,也更願意去重建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文:陳志耀

作者簡介: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1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