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家兩位少爺,一個中三、一個小四,都天天碎碎念「我唔想返學」、「最好聽日打風、紅雨、學校地震」……最初,這些話總會觸動我內心深處的不安和無力。
我夫婦倆不喜施壓,兩個仔雖不是尖子,但在校內基本上沒怎麼經歷挫敗,毋須特別努力就能保持在中上游,課業壓力遠低於同齡孩子,按道理應該十分快活。所以,他們並非因為恐懼,而是發自內心「不喜歡上學」。
不再搬大道理 轉探索內心不安
對於自幼慣於認真、奮鬥的我來說,這是不思進取、不知世道艱辛、「不靠譜」。我不自覺擔心,孩子會斷送在勤學中體驗滿足的機會,甚至無法握穩生存的能力。
我覺得無力,因為我深信「喜歡讀書」是發乎內心,時機未到、心智未開的話,我沒法子強迫。當然我也試過曉以利害,說讀書是為了將來生存,「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但很快,我就不想搬這一套了,他們不會因為這些大道理而「喜歡讀書」。
事實上,他們在社會教化過程中,早就接收不少誘之以利、懼之以害的信息,很清楚那些道理。他們一方面說「唔想返學」,另一方面卻心知這是逃不掉的責任,天天準時返學、交足功課,只是內心厭倦。他們念不同的小學,怠倦並非個別學校所致。
於是,我轉而探索自己內心的不安。透過重建心靈的安穩,我發現生活不一定要「靠譜」,孩子不一定要討喜,我的內在也可以平安。阿仔唔認同返學,唔等於個天會跌落嚟。學有所成,也未必前路康莊。放下「靠譜」的標籤,我嘗試沉着觀察,真正理解孩子的心態,接納「孩子可以跟我不一樣」很遲才開竅、甚至不開竅。
我慢慢看到,阿仔們的成長環境跟我多麼不同。我的年代,父母少管束也少照顧,天生天養的細路多的是,奮鬥意識很強。現今孩子矜貴、物質無憂,自然不像我那般早熟。同時,這一代孩子被返學佔去的時間確實遠比我長,在校連午飯也只能匆匆吃。閒暇與玩樂,彌足珍貴。
陪阿仔發春秋大夢
有時,我也覺得學校有點像監獄,困住孩子渴望自由的靈魂。我大致了解過在家自教與自然主義教育,無奈沒資源實踐。我務實地選擇讓孩子在學校系統接受教育,認為那也可以讓孩子好好成長。我明白,制度中總有不理想之處。既是不理想,那麼孩子們不喜歡,不也是自然的嗎?如果「不喜歡」是心聲,孩子表達真我,不正是心無罣礙的象徵嗎?
想通這一點,我就很感恩,他們在家裏擁有充足的安全感,可以毫無顧忌地講真心話。慢慢地,他們的碎碎念不再是我的擔子。我明白他們的苦悶不快,視之為他們學習面對的課題,我甚至可以輕鬆回應他們。
第一種回應,是實話實說,「如果下定決心,真係可以選擇唔返學」。我告訴阿仔在家教育的理念,無論家長和小朋友都要投入心力,你有無決心試呢?通常說到這裏,阿仔就會寧願保持現狀。
第二種回應,是陪阿仔發春秋大夢。我會用哄小小孩的語氣,說「哎唷~返學真係好悶呀可」、「打風就好啦」。孩子也明白我不是來真,而是我確實明白他、在陪伴他。這類胡扯也很好玩,例如弟弟說,希望一周只有星期日、星期一這兩天,我接口「咁開心,淨係星期一返學,即係有一半日子放假喎」,兩母子嘻嘻哈哈。歡笑,就是如此捕捉。
文:葉杏麗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