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FOCUS.採訪手記:調校心靈高度 感孩子所感

文章日期:2024年05月14日

【明報專訊】相信爸媽們一定經歷過子女發脾氣、哭哭啼啼的情景,真是非常令人困擾。孩子為什麼發脾氣、是什麼原因導致他們出現負面情緒,這個固然要去拆解,但很多時還未去到這一步,不少父母都已經「核爆」起來(利申︰我也試過不少),發的脾氣,分分鐘比子女更大。事後,我都會覺得懊悔又慚愧,試問又有什麼資格教導女兒要好好管理情緒呢?

先處理心情 後處理事情

今期「P牌父母」系列,訪問了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吳彩輝(Rainbow),她多番提醒家長要「先處理心情,後處理事情」,Rainbow有幾句話,更是十分觸動我。Rainbow說,很多人都知道,親子對話的最佳方式,是家長要微微蹲下,讓自己的眼睛,可以跟孩子的眼睛處於同一個視線水平上,這樣更能聽清楚小朋友的需要。但她認為,更重要的,是家長要把自己的心靈,也跟孩子處於同一個水平線,「當你眼前是一個3、4歲的小朋友,就請把自己的心靈調校至3、4歲的水平;當你眼前是一個13、14歲的青少年,便要把自己的心靈調校至13、14歲的水平」。Rainbow謂,唯有彼此在心靈上的高度是一致的,父母才能感子女所感,才能真正打開溝通之門,否則,永遠「你尊他卑」,用威權令孩子「聽話」,長遠來說,並非好事,甚至可能帶來反效果。爸媽們,共勉之。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1期]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Happy Pa 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