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人生之旅並非一風順,婚姻、家庭同樣如此。有時夫婦共同經歷一些難關,有機會令二人關係更鞏固。社工課程講師、註冊社工黃格平(Kobe)與太太Cinny結婚12年,育有11歲長子Daniel及7歲幼子Garcia。誰想到一直無風無浪的婚姻,在幼子出生前,卻經歷過一個重大考驗。
胎兒有毛病 棄留陷掙扎
「很多人都說共富貴很容易,共患難就好艱難。沒事沒幹,當然兩個人都會很享受,但若有事情發生,反而看清楚彼此在對方心目中的地位。」Kobe別有一番感觸,原因是當年太太懷上幼子Garcia時,初步診斷指胎兒肺動脈狹窄、心臟較細小,醫生指生存率不高,請夫婦倆考慮是否要放棄腹中的孩子。當時他倆除了要處理彼此的心理狀况,還要面對家人的不同意見。Kobe在大家面前要控制情緒,又要請太太的朋友多陪她外出逛街散心。在下決定前的一晚,他們如常禱告,就在那時二人心中都有一個想法,認為生命乃掌管於神的手中,決定若胎兒存活率有五成以上便會保留。
到了翌日,醫生回答他們胎兒最差情况是有20%機會死亡。「那即是有80%機會存活,很高!」那刻他們互相擁抱並決定保留胎兒。最後,Garcia順產出生,出生後翌日及滿月時,醫生都替Garcia做通波仔(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現時每年定期覆診,情况穩定。
此事令Kobe明白,夫婦二人在患難時於身邊守護對方,一路同行,令大家的感情基礎更鞏固。「記得之後我買了一個新衣櫃,要自己動手組裝,當時太太肚子已很大,我說可以自己完成,讓她多休息,但她堅持幫手,我十分感動。組裝好後,她說我好叻,我特地拍了一張照片放上社交媒體,更留言說『我最叻就係娶咗你』。」
理性溝通教養方法 達成一致
為人父母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Kobe說他和太太也是「摸着石頭過河」,一直溝通,邊做邊學,「兩個人一定有不同意見,例如有次我們出街,兩個兒子玩到動手動腳,最後哥哥令到弟弟發脾氣。我說哥哥不對,要罰他,但太太說與哥哥無關,不應罰他。當下我們沒有再爭拗,然後回家後關上房門,二人理性討論。我說若一個人有意見時對方立即反對,小朋友看到我們教法不一致,會導致之後的教養路不太順暢」。最後他們在二人不同的想法中,傾出第三個選擇,再跟兒子講解,「所以保持溝通十分重要」,Kobe說。
■維繫感情
定期獨處、清理不滿 維持甜蜜關係
除了註冊社工,Kobe亦是國際認證婚前輔導FOCCUS協談導引員。他認為育有小朋友後,夫婦間仍需維持甜蜜關係,他以自身為例,提供兩個增進感情的方法。
(1) 把握及重視二人獨處機會
「每逢大家生日、紀念日,縱使太太不一定記得,但我不會忘記,我認為只要其中一方記着也可以;二人擁有獨處的時間非常重要,因為有了小朋友後,焦點很容易放在孩子身上,但只有兩個人時,注意力可放回對方身上,暫時抽離父母身分,放鬆一下。現時每逢周五晚,我們回教會後都會拍拖,如看電影或吃甜品,刻意製造一些二人(相處的)時間。」
(2) 定期互相評價
「在一些二人獨處時間中,我們會定期分享對對方的看法和期望。例如過去這段時間,很欣賞對方的哪些地方,或者有什麼需要多加留意。因為兩個人總有不同意見,這個做法,就好像每年驗身一樣,讓大家內心不會沉積大量不滿,好好清理一下,有助穩固長期關係。不過,評價最好在雙方放鬆、愉快的狀態下進行,如果明知對方處於一個不開心的狀態,就不要做這件傻事。」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