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爸媽:6A與拖延症

文章日期:2025年03月11日

【明報專訊】相信不少家長,都遇過小孩子拖拖拉拉的時候。當我們要趕行程,孩子卻左顧右盼,「你急佢唔急」,真的會氣上心頭。究竟, 6A品格教育又會如何協助我們培養孩子自主能力,令小朋友從拖拖拉拉,變得積極呢?

相信孩子 操練執行能力

我們必須相信孩子有能力積極做事,如果連家長都不相信孩子有這樣的能力,他們又如何相信自己可以戰勝拖延呢 ?其實對孩子而言,未必覺得自己在拖延工作,只是在大人眼中顯得拖拖拉拉。所以當我們責備孩子拖延,孩子卻未必察覺問題,這樣跟對牛彈琴沒有分別。孩子的自主能力,往往來自小朋友的動機是否明確,如孩子動機是瀏覽手機,相信他們不會在這個行動上拖拖拉拉;反而小朋友在功課上拖延,代表他們未能啟動學習動機,所以心裏面希望延遲工作。

6A當中的「接納」,就是我們相信孩子會做得到,接受當下他們未能找到工作的動機,不能讓自己積極做事。我們懂得接納孩子,便可以開始研究如何增強孩子的學習動機,令他們自主工作。

除了動機以外,執行能力亦決定小朋友會否拖延。沒有信心完成工作,當然就提不起勁,所以日常操練孩子的執行能力,就是其中一樣我們要做的工作。如果我們常常為孩子預備妥當,很多事情都不用他們着手,變相是剝削了他們訓練執行能力的機會。

「責任」,就是要令孩子建立判斷力及自控力。我們做多或做少了,都會影響孩子學習自己負上責任的機會。把機會還給孩子,就能夠給予空間讓他們學習如何執行工作。孩子有信心完成工作,自然能夠有能力把工作完成,不再拖延。

讚賞認同 陪伴提升信心

「讚賞」,就是要令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爲正確。運用肯定的言語,以正面積極的說法令孩子感覺自己被讚賞,會令小朋友更有信心完成工作。特別是如果我們的讚賞令孩子感到自己發揮了美好的品格,他們就能夠有信心運用這樣的品格去完成不同工作。當孩子完成工作後,不忘加上讚賞,除了令孩子感覺被認同,也能夠增進親子關係,令孩子知道父母有留意自己,提升積極工作的動機。

前文提及拖延其中一個原因是孩子沒有信心把事情做好,如果有家長的陪同,效果就會截然不同。他們不在孤單的狀態下工作,消除了心裏的恐懼,更有信心把工作完成。

或許家長會有疑問,這樣會否太過依賴父母?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了解家長的陪伴,其實只是在身邊,令孩子有信心做事,工作始終由孩子獨自完成。我們的任務只是告訴他們,不用怕,我們在旁邊,就算失敗了也沒關係,努力再嘗試就可以。這種同行的感覺會令他們不怕孤單。

總括而言,要改善孩子的拖延症狀,我們要了解他們的限制所在(接納),也要培養他們的執行能力(責任),適當的時候給予「讚賞」,而且透過陪伴(時間)令他們更有信心,感覺並不孤單。當然當中不能缺少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及「權威」來使他們在正向的環境下完成工作。

家長們,要有信心,利用6A的方法教出積極正面的孩子。

文:Vinic爸爸

作者簡介: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4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