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FOCUS.採訪手記:育兒路上沒有「方程式」

文章日期:2025年04月08日

【明報專訊】無人天生識做父母,大家都是邊做、邊學、邊修正。初為人母時,我很熱中買育兒天書、教養書籍,但我正正就是今期封面故事受訪者之一的香港家長教育學會榮譽顧問、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系主管及副教授陶兆銘口中所形容那種「愈讀愈挫敗」的家長,因為我發現,其實很多所謂方法和技巧,都套用不到在我女兒身上。

順孩子性格、特質施教

後來,我帶着「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叛逆想法,不再把這些育兒指南視為金科玉律(只參考教養大原則),決定順着自己孩子的性格、特質去施教,經過十多年實踐,也逐漸摸索到兩母女最輕鬆、自在的相處方法。雖然我的教女方式,偶爾都會受到長輩、親友的壓力,但欣喜的是,藉着今次訪問,我得到陶兆銘教授,以及香港家長教育學會前主席梁紹龍的支持,他們也三番四次強調,每個小朋友都是獨特,所以育兒路上根本沒有什麼「方程式」或「攻略」,更難說有標準的方法和技巧。

父母先學習滋潤自己生命

不過,我更加認同他們所說,我們作為父母,首先要學習的,其實並非如何管教子女,而是怎樣滋潤自己的生命,打好底子。當中牽涉到要整理自己過去的生命歷程,療癒創傷,並重新檢視生命的意義和次序。在育兒路上,唯有家長成長得到,子女才會成長得好!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8期]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