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拼圖:調解助離異父母重新啟航

文章日期:2025年05月20日

【明報專訊】婚姻關係走到盡頭,成年人可以選擇離婚;但要子女二擇其一,只會令他們活在父母的夾縫中。究竟大人可以怎樣安排,才是對子女的最大福祉?

一對面臨離異的夫妻,單獨與調解員面談,每一方均表達對婚姻關係的失望和無奈。 

女士每天忙碌地照顧子女的起居飲食,於兒女上學時做兼職幫補家計。面對調皮的兒女,督促做功課溫習的壓力,接踵而來的家務,奶奶的批評和挑剔,令女士透不過氣來。她期望丈夫可給予情感上的支持及協助管教子女。 

男士將大部分收入花在家庭上,沒有不良嗜好,自問是一個盡責的丈夫,認為自己放工後打機減壓,間中約朋友聚會並無不妥。此外,他不想得失任何一方,夾在婆媳糾紛中,只好保持沉默;對於妻子的抱怨和指摘,感到不是味兒。 

期望的落差、生活態度及價值觀上的差異,在日積月累下慢慢變成了鴻溝。二人因日常生活的瑣碎事、管教兒子、婆媳糾紛而爭吵。為免影響無辜的子女,二人有時會不瞅不睬,避免衝突;但是身在其中,子女又怎會感覺不到父母之間的張力呢?雙方的關係如履薄冰。在一次激烈衝突下,雙方互相推撞,妻子毅然提出離婚,並帶着子女搬走。

不再是夫妻 仍是孩子的父母

「戰場」由家中轉移至調解會面。雙方表達對對方的不滿,堅持子女與自己同住。在調解過程,調解員協助雙方表達自己的關注,聆聽對方的方案及方案背後的原因。雙方不想衝突升溫,明白即使分開,不再是夫妻,但仍是孩子的父親和母親,彼此需要互相合作才能令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當大家心平氣和時,雙方肯定對方過去為家庭的付出,理解到彼此希望與子女維繫關係,共同分擔父母的責任。調解員協助雙方商討照顧子女的安排、生活費的分擔及探視子女的安排。 

引導理性溝通 聚焦子女最佳利益

處理離異及贍養費的爭議並不是容易的過程,有部分人選擇訴諸法庭以解決相關爭議。除了訴諸法庭之外,調解是另一種有效解決爭議的方法。面對一對因婚姻關係破裂而尋求協助的夫妻,調解員並非判斷對錯,而是着重引導雙方理性溝通,聚焦子女的最佳利益,協助雙方達成共識,共同為子女及自己的未來做出妥善安排,例如確定子女的撫養權、探視權及財產分配。 

即使意見分歧,仍可心平氣和坐下來商討子女事宜,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大的祝福。放下仇怨,為婚姻畫上句號,揭開人生的另一頁,是為自己及對方送上的一個祝福。 

若你或身邊的朋友面對離異的爭議,願意釋出善意與對方商討,歡迎你們選擇本會調解服務。 

詳情:mediationcentrehk.org/hyab

文:梁翠迎(香港家庭福利會 家事調解員)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54期]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