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日關於新手媽媽的電影《虎毒不》上映,劇情引起熱烈討論。我也有入場觀看,看完後心情很複雜。
片中女主角極為不幸,我想電影應該想呈現新手媽媽的無助,陷入困局,希望大家多點關注新手媽媽,尤其是身邊人。當過媽媽當然能夠理解,不知BB為何不停哭、堅持餵人奶、身材走樣、零碎的睡眠時間、不再有自己、工作也受影響等。但這些事其實很難用三言兩語去解釋,為何令媽媽陷入胡同裏,很多時其他人認為媽媽有其他選擇的話,以上就不成困擾了。
「泵咁耐都得咁少咋」
例如人奶,女主角沒有人照顧她的飲食、奶量少,外出時甚至要在公廁泵奶。局外人看到這些畫面,應該會問到底為什麼要堅持,為什麼不選擇有甜有淡、任君選擇的奶粉?甚至會覺得她自討苦吃吧。我跟女主角一樣,在母乳方面是窮媽,但我沒有女主角的情况那樣悲慘,而且一早就已經當母乳是「補品」,同時餵奶粉;但也受過一些冷言冷語,「啲奶一滴滴,泵咁耐都得咁少咋」,那一刻我真的覺得因為這一句,我可以跟這人反目成仇永不相見。其實我很討厭泵奶,機器造成的胸部不適真的令我很煩躁,但坊間不停宣傳母乳的好處,母乳對嬰兒最好,有奶粉無法供給的抗體。抗體喎!可保身體健康喎!作為媽媽當然想給孩子「最好的」、「再好一點」。面對各種育兒資訊,壓力不小,不想泵、泵得辛苦,而且只有很少,已說服自己看開一點喝奶粉,但都被人隨意評價,真的很傷人。
相信不少媽媽都如女主角般,聽過長輩說類以「我哋以前一個湊幾個咪又係咁湊大」的說話。我不時都會反思,為什麼我們這一代湊小朋友那麼辛苦呢,我想就是因為年代不同吧。雖然只有幾個字,但包含了很多,例如育兒的要求不同,我們一方面又要跟上一輩解釋,一方面又要學習新知識,還有女性自己對職場的要求、自尊、自我價值等都已經不一樣。
看完戲後我在網上看到很多討論,當中不少批評者不認同女主角,她的情况沒有說服力,她有選擇的、是無病呻吟,甚至教女主角如何湊仔。我其實理解他們的觀點,但我覺得媽媽有些時候不是需要理性分析,而是一句支持、認同的說話。戲中我最喜歡的角色是由馮素波飾演的保母姨姨芬姨,她給了女主角心靈上的安慰,當所有人都說BB難湊不停喊,只有她說BB好乖呀、食到瞓到,又鼓勵媽媽說已經做得很好,是很好的聆聽者,陪她聊天,沒有批判,可惜她最後都幫不到女主角。
心中有些委屈 不會說出口
我覺得自己在育兒路算得上很順利,加上有兩個天使寶寶,但女主角所面對的問題,縱然程度不及她淒慘,但大部分我都有相似的經歷,有時心中有些委屈,我都不會說出口。朋友都說我很少訴苦,因為我怕有理說不清,或聽到難以接受的意見。我的方式是自行消化掉,或是投入看日韓劇將其忘掉。寫完稿後我都要去看看劇忘掉《虎毒不》。
文:婆婆媽媽
作者簡介:年紀不大但愛歎茶,生女前生活像個婆婆般悠閒自在;全職湊兩女後變成婆婆媽媽,育兒每件小事都是大件事,雖然有時感慨瀟灑不再,但抱住兩個寶貝就甜蜜幸福滿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55期]